中藥一兩等于多少克(中藥一錢等于多少克)

中藥一兩等于多少克

現在一兩等于50克而古籍書里一錢等于3克。 古時候的中藥,一斤是16兩,1兩是10錢,1錢是3.125克,那么一兩就是31.25克。但是現在我國的中藥劑量單位是一斤=500克,1兩是50克。

一錢等于多少克?計算公式是什么?

一錢約等于3.72g。

對于中藥而言,沿襲舊制不變,一斤等于16兩,可以算作595g。一錢換算為克的正確公式應為595÷16÷10=3.72g

拓展資料

我們看古代關于中醫藥的電視劇,里面老師傅在前面坐診,望聞問切之后,就會說出所藥方,比如黃芪3錢,黨參2錢,當歸5錢等之類的話,然后藥童就在后面開始利用戥子來稱取藥材。

那么一錢到底是現在的多少克?

現在的一錢,等于十分之一兩,所以1錢=5克。

那在中國歷代,一錢到底多少克?

在唐朝,1斤=16兩=661克,所以1錢換算下來等于4.1克;

在宋朝和元朝,1斤=16兩=633克,1錢換算下來等于4克;

明朝和清朝,1斤=16兩=590克,1錢換算下來等于3.7克;

現在課本上寫一錢約等于3克。

那么你知道了一錢是多少克嗎?

其實在中藥中有一味藥材和錢很大關系,就是細辛。

很多人就問,為什么?

在中藥處方中有一個說法就是:辛不過錢。意思是細辛的計量不能過一錢。

那么,細辛是何許?為什么不能過錢?

一藥

一味

基本介紹

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漢城細辛或華細辛的干燥全草。前二種習稱“遼細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去泥沙,陰干。

北細辛:常卷縮成團。根莖橫生呈不規則圓柱形,果實半球形。氣辛香,味辛辣、麻舌。

漢城細辛:根莖直徑0.1~0.5cm,節間長0.1~1cm?;~多為2,葉柄有毛,葉片較厚,花被裂片開展。果實半球形。

華細辛:根莖長5~20cm,直徑0.1~0.2cm,節間長0.2~1cm?;~1~2,葉片較薄,心形,先端漸尖?;ū涣哑_展。果實近球形。氣味較弱。

一藥

一味

藥用價值

性味

辛,溫。

歸經

歸心、肺、腎經。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1.細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與羌活、荊芥、川芎等同用,治療外感風寒頭痛較劇的病癥;對于外感風寒、陰寒里盛的病癥,亦可應用,須配合麻黃、附子等同用。細辛止痛力強,對于頭痛、齒痛都有較顯著的療效,頭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齒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對于風濕痹痛,以屬于寒濕者為宜,可與羌活、川烏、草烏等配合應用。細辛能溫肺以化痰飲,所以主要用于治療肺寒咳嗽、痰多質稀色白的病癥,常與干姜、半夏等配伍應用。本品又能通鼻竅,療口瘡。用于鼻淵,常配合白芷等應用;用于口舌生瘡,可單用一味細辛,研末敷于臍部。

(2)本品雖有較好的散寒作用,但發汗作用力較弱,一般解表方劑中不作主藥,臨床用于風寒表癥主要有兩個方面:或者外助麻黃以發汗解表,內助附子以扶陽溫腎,治療陽虛體質的外感風寒,形寒怯冷等癥;或者取其兼有止咳、鎮痛作用,用于風寒表癥兼有頭痛、身痛或咳嗽等癥。此外,在鎮咳方面,可配合干姜以溫肺化痰,配五味子以開闔并施,配麻黃宣暢肺氣;在止痛方面,可配合白芷治牙痛,配川芎治頭痛,配烏頭治痹痛,都是常用的配伍應用方法,可供參考。

一藥

一味

關于計量和禁忌

細辛是一種馬兜鈴科的植物,也是一種具有小毒的藥材,歷代中醫認為“辛不過錢”,古代一錢,約合現在的3克。

現代醫學認為它能對呼吸系統產生麻痹作用,但“辛不過錢”一般是指單用,如果是入湯劑煎服那么細辛的用量應視情況而定。

使用禁忌:

細辛不可與藜蘆同用。

在十九畏十八反中細辛不宜與藜蘆同用,那你們知道什么是十九畏十八反嗎?

特別聲明

said:

一藥一味

醫家有云:“辨證論治”。中醫用藥講究望聞問切,每個人的“證”不同則用藥不同。

文中介紹只為科普,不作為用藥指導,如有需求請遵循醫囑。

版權聲明
午夜福音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