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防御機制 什么是防御機制具有的積極的適應作用

什么是防御機制?

精神防御機制,一般來說是在人們遇到困難時,所采取的一種能夠回避面臨的困難,解除煩惱,保護心理安寧的方法。換句話說,由于運用了精神防御機制,才免除或減輕了心理痛苦。但運用過份,就是病態了。

  精神防御機制本身越原始,其效果越差;離意識的邏輯方法越遠,則越近似于變態心理。然而這種對付心理上困難的作法,本人大多不能清楚地意識到,需要用心理治療的方法來揭露它。盡管每一個人都在有意無意地運用精神防御機制,但這種運用是繼發的,是個人在其生活經因中學會的。因此人們所掌握的精神防御機制的方式又往往做為該人人格的一部分而表現出來。

  精神防御機制的種類

  精神防御機制的種類很多,下面就較有定論的部分做一介紹。

  1.壓抑作用

  就是把不能被意識所接受的念頭、情感和行動在不知不覺中抑制到潛意識里去的作用。是精神防御機制最根本的方式。例如,一位中年婦女的獨生女于十八歲時死于車禍,事情發生在十月份。當時她非常痛苦,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她把這不堪忍受的情緒抑制、存放到潛意識中去,“遺忘”了。這些潛意識中的情緒不知不覺地影響她的情緒,果然她每年十月份均會出現自發抑郁情緒,自己不知道為什么,藥物治療也無效。

  2.否定作用

  把引起精神痛苦的事實予以否定,以減少心靈上的痛苦。例如,小孩打破東西闖了禍,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來;癌癥病人否認自己患了癌癥;妻子不相信丈夫突然意外死亡;……

  3.退化作用

  當人們感到嚴重挫折時,放棄的成人方式不用,而退到困難較少、阻力弱弱、較安全的境地-兒童時期,無意中恢復兒童期對別人的依賴,而不積極求治自己的疾病,害怕再負成人的責任。

  4.幻想作用

  指一個人遇到現實困難時,因為無力實際處理這些問題,就利用幻想的方法,任意想象應如何處理心理上的困難,以達到內心的滿足。例如,“灰姑娘”型幻想,即一位在現實社會里倍受欺凌的少女,堅信她有一天可以遇到諸如英俊王子式的人物,幫助她脫離困境。

  5.轉移作用

  指對某一對象之情感,因某種原因(發生危險或不合社會習慣)無法向其對象直接表現時,而轉移到其它較安全或較為大家所接受的對象身上。例如,一個售貨員或一個服務員因家中一大堆煩惱問題既無法解決又不能向孩子或老人發泄,只好遷怒于顧客,服務態度極差。

  6.合理化作用

  個人遭受挫折、或無法達到所追求的目標以及行為表現不符合社會規范時,給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來解釋。雖然這理由常常是不正確的,在第三者看來是不客觀或不合邏輯的,但本人卻強調這些理由去說服自己,即用一種能為自己所接受的理由來替代真實的理由,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惱。例如,吃不到葡萄說葡萄是酸的。

  7.投射作用

  一般是指將自己所不喜歡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態度、意念,“投射”到別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而斷言別人是這樣的現象。例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屬于這種作用。

  8.攝入作用

  或稱內向投射,與投射作用相反。指廣泛地、毫無選擇地吸收外界的事物,而將它們變為自己內在的東西。如常言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攝入作用,有時候人們愛和恨的對象被象征地變成了自我的組成部分。如當人們失去他們所喜愛的人時,常會模仿他們所失去人的特點,使這些人的舉動或喜好在自己身上出現,以慰藉內心因喪失所愛而產生的痛苦。相反,對外界社會和他人的不滿,在極端情況下變成恨自己因而自殺。

  9.反向作用

  又稱“矯枉過正”現象,為處理一些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及沖動所采用的方法。這是由于人的許多原始的行動欲望,是自己和社會規范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常被壓抑而潛伏到潛意識中去,不為自己所察。但它們仍有極大的的動力,隨時在伺機蠢動。人們為了害怕它們可能會突然冒出來,不得不加以特別防范。例如,有很強烈的吃手動機的小孩,見到媽媽馬上把雙手背在身后,聲明“媽媽我沒有吃手”。有的人對伺機報復的對象內心憎恨,而表面卻非常溫和,過分熱情??梢娙绻说哪承┬袨檫^份的話,表明他潛意識中可能有剛好相反的欲望。

  10.補償作用

  即一個人因生理上或心理上有缺陷,而感到不適時,企圖用種種方法來彌補這些缺陷,以減輕不適感。例如,盲人的觸覺、聽覺敏銳。又如,一個一向淘氣的十歲男孩,由于突然同時失去了母親和妹妹,他的父親就把全部愛和希望給予了他,使他感到自己應該懂事了,不能再淘氣了,于是一下變為好學生。但是過份的補償則可導致心理變態。

  11.仿同作用

  把一個他所欽佩或崇拜的人的特點當作是自己的特點,用以掩護自己的短處。仿同有兩種,一種近似模仿。例如,在不知不覺中,男孩模仿父親,女孩模仿母親。另一種是利用別人的長處,滿足自己的愿望、欲望。例如,一個不漂亮的女孩子喜歡和一個漂亮的女孩子作朋友,她可以國為別人夸獎她的女友而感到自豪

延伸閱讀

防御機制理論包括哪些方面?

焦慮與自我的防御機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道德焦慮產生與“超我”的影響,即當個體的思維,感覺或行為違反了自己最初的價值或道德標準。當個體做錯事(甚至只是認為做錯事時)超我會制造出內疚,羞愧以及自卑感。道德焦慮是對來自自己良心的懲罰的恐懼。(焦慮在人類進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強大“自我”的人能夠有效應付各種有威脅的環境狀況,對本能沖動能夠控制并能夠提供有益的釋放,并對所知的價值和標準進行考慮。對于這樣的人,焦慮起一種有用的信號作用,它表示某中需求—環境的本能的,道德的—存在而且要求注意。于是作出行動,焦慮在達到高水平之前被降低。

然而對于多數人來說,這一過程并不總是這樣順利工作的。多數人至少需要暫時的防御來抵擋焦慮以解決困難的經歷。我們并不總是能夠很理智的對待自己,不能以現實的方式對待生活。當我們采取不現實的方法來對待環境,沖動或良心時,就是在運用防御機制。

根據精神分析理論,自我應用防御機制來保護個體不受焦慮侵襲,對防御機制的運用表明自我的減弱—這一狀態可能是輕微的,暫時的,也可能是嚴重的,持續的。防御機制是對實際狀況的歪曲,而且是無意識進行的,如果長期運用,個體的功能會嚴重受到影響;當情況惡化時需要建立更極端的防御,因為逃避了真實的應對??傊?,運用一些防御機制是常見的,如果他們成為對不愉快的內部或外部的典型反映,則可能會傷害有效的功能?

常常提到的防御機制有:壓抑,反向形成,取消,投射,合理化,否認,認同,轉移,固結,回歸。

壓抑是最基本的防御機制,自我將它不能接受的東西排除出意識之外。不愉快或不合要求的沖動,思想,情感,或記憶,被留或投入無意識之中,因為他們可能會引起焦慮。

自我必須運用能量阻止這些材料進入意識水平。

反向形成指在意識中可能引起焦慮的沖動,思想或情感轉變為相反的東西。恨轉變為愛,怨恨轉變為熱情,性要求轉換為“純潔”的關心,等等。但是,最初的沖動,思想,情感,并未失去,它只是一相反的表達在意識中隱藏起來。反向形成可以通過相反情感的表達強度察覺出來。例如,防御的個體對他人表現出比一般情況過多的愛,熱情和關心,使得接受者感到不安和有落入圈套的感覺。

取消是自我重新構件以前的行動使它產生叫少焦慮的努力,如果一個行為或起后果不能被接受,軟弱的自我會以幻想它消失和使情況安定來取消這一行動,因而讓這一行動不軌造成過多的不快。在取消過程中事實回受到嚴重的扭曲,當事人在意識水平上也許真的相信他從未以不可接受的方式作過什么事。

投射指把自己的無法接受的特點給以別人來消除自己的這一特點的努力。好象一個人在說“這不是我的情感,思維或沖動,因為這些都是他們的!”進行投射的人會認為其他無辜的人恨他,希望他受到傷害,想要利用他,認為別人是罪惡的,敵意的,等等,而實際上正是他有著這些情感或思想。

合理化指對不合理的,不能接受的行為給以合理解釋,讓非理智的東西對自己或他人顯得理智。如果個體作出了以后感到后悔的沖動的事情,他可能不接受自己作出了沖動的行為這一解釋,于是對這一行為找出“好的理由”。合理化還用以解釋奮斗目標的失敗,

例如說“我沒有認真去做”,或在做事前做事后裝成很隨便的樣子,這是個體免遭由于未成功和喪失自尊產生的焦慮。

否認指自我不能直接處理目前的環境中的威脅現實,因而不承認這一情況的真實性。

環境中的某些情況太不愉快讓人無法面對;否認這一現實的存在可以消除焦慮,至少暫時地消除。伴隨否認得的還有可能對現實的幻想。例如,某人會否認他愛的人死去的這一事實,用保存去世的人的物品或把屋子保留成去世人生前是的樣子來使幻想存在。在另外的情況中,已婚夫婦可能回無意識的排斥婚姻不和的跡象,仍然表現出關系很好很幸福的樣子。

認同是對他人特點的接受。它可以達到消除對更強大的人恐懼的目的。如果是為了這個目的它可以被成為認同侵犯者。例如,為了消除俄狄普斯情結產生的閹割恐懼,男孩通常會認同父親。還有“丟失物體認同”,這是企圖重新得到或恢復失去喜愛的物體或人。

著也許就是小女孩對她所排斥的母親人體能夠以解決伊萊莎情結的基礎。有些人還會表現出離開或死去親人或自己渴望的人的特點,無意識地企圖在自己身上使親人愛人重新出現或得到。與其他防御機制一樣,認同可以是個體消除威脅和不安,不用直接面對它們。

轉移是把本能能量放入最直接最滿意的替代出口的活動中,因為最直接最滿意的出口可能不存在或可能被禁止的。通常我們都是不能直接釋放最基本的性和攻能量的。然而,如果不給以出口,會出現無法忍受的挫折感。轉移可以將最直接的滿足形式轉換成某種替代的滿足形式。個體對自己最渴望或最恨的人不能占有或攻擊通常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某一可以替代的人身上,或用其他方式來使用這一能量。如果轉移的結果是做出了讓社會接受的,有益的活動,就稱為升華。弗洛伊德認為文明的進展來源與升華,在升華中原始的,本能驅力被導向建設性的,創造性的活動中。

固結和回歸是有關聯的防御機制。在心理性發展中,個體可能會或多或少地固結在不同的階段上。過多的挫折(也許因為過少的滿足)或對發展下一步驟過多的焦慮(也許因為過于受寵)回導致兒童的自我按兵不動來保護自己,導致個性發展的障礙。以后,當遇到某種不愉快的體驗時,個體很可能不會有效地處理;作為對不適情境的防御,個體將回歸,即回到有前一發展階段特點的行為上,由于固結,對不斷增長的復雜性和挫折的足夠的處理方式得不到發展;當個體面對困難的現實時,傾向與回到他所知道的唯一應對方式r桓齟竽瀉⒃諉娑岳?亞榫笆笨贍芑夭歡纖筆種富蠆卦諑杪樅棺雍竺妗r晃荒昵岬男履?

當見到婚姻不和的第一個跡象時就會跑回父母家中尋求安全。一位開始一個新的,困難的工作的男人也許會生病,要求呆在家中受到妻子的照顧,回歸的一個較輕微的情況(與口唇階段的固結有關)是處于壓力下時咬指甲。

多數防御機制對人類活動有消極影響。我們必須學會接受自己和他人的弱點和局限性。我們應該積極的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建立強大的“自我”。

心理防御機制有哪些類型?

心理防御機制簡稱心理防御,是指自我對本我的壓抑,這種壓抑是自我的一種潛意識的防御功能,是人類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緊張、焦慮、尷尬、罪惡感等心理,有意無意使用的各種心理上的調整。按行為性質可分為:

1.逃避性防御機制:壓抑,否認,退化情感

2.自騙性防御機制:反向形成,合理化,儀式與抵消,隔離,理想化,分裂,歪曲

3.攻擊性防御機制:轉移,投射

4.代償性防御機制:幻想,補償

5.建設性防御機制:認同,升華,幽默

6.其它防御機制:情感隔離,理智化,固著,利他

積極的防御機制有哪些?

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包括補償、抵消和幽默。

補償是遇到挫折后,通過別的事物把因挫折帶來的損失從內心體驗到行為給予補償過來。抵消是當欲望與現實發生矛盾的時候,以另外一種象征性的事物來緩解矛盾。幽默也就是自嘲,幽默很容易縮短與周圍人的距離,而且能夠幫助自己有效地尋求社會支持。

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三方面的脅迫,如果它難以承受其壓力,則會產生焦慮反應。然而焦慮的’產生,促使自我發展了一種機能,即用一定方式調解沖突,緩和三種危險對自身的威脅。

  既要使現實能夠允許,又要使超我能夠接受,也要使本我有滿足感,這樣一種機能就是心理防御機制。

什么是最成功的防御機制?

防御機制:升華是最成功的防御機制

防御機制的定義 精神分析學派用語。個人在精神受干擾時用以避開干擾,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機制。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常在無意識狀態下使用。有如下幾種: 壓抑、升華、替代、拒絕、反應生成。升華生產性很強,因為升華的活動中,本我可以表達其攻擊性,自我無需耗盡能量阻礙這些沖動,而且運動員因為攻擊性活動受到愛戴。當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脅而引起強烈的焦慮和罪惡感時,焦慮將無意識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機制,以某種歪曲現實的方式來保護自我,緩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

防御機制有哪些?

心理防御機制有八種,分別是否認、潛抑、投射、反向作用、轉移、抵消、合理化、升華。1、否認,是指一種拒絕承認現實的某些方面借以減輕焦慮和痛苦的心理防御機制。

2、潛抑,指一個人能被社會或自己意識所接受的欲望、情感和行為,在不知不覺中壓抑到潛意識中去,使自己意識不到,而使內心保持“純潔”、“安寧”。

3、投射,指一個人把自己的過失歸咎于他人,或者將自己內心那些不能為社會規范或自我良心所接受的感覺、欲望、意念等放到別人身上,以掩飾自己,逃避或減輕內心的焦慮與痛苦。

4、反向作用,指一個人表現與自己的欲望、動機、觀念等截然相反的矯枉過正式的態度和行為,以減少焦慮,維護安寧。

5、轉移,指一個人把對某一對象的欲望、情感或行為意向不自覺地轉向其他對象上去,以減輕自己的心理負擔。

6、抵消,指一個人以象征性的動作、語言和行為,來抵消已經發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彌補內心的愧疚。

7、合理化,指一個人給自己的行為或處境尋找能為自我和社會認可的理由的做法。

8、升華,指一個人將被壓抑的本能欲望導向人們所接受、為社會所贊許的活動上面來。健康成熟的“心理防御機制”在現實生活中是一種相當普遍的心理現象。

版權聲明
午夜福音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