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誰的皇后入宮(慈禧是誰的皇后宮殿)

慈禧是誰的皇后入宮(慈禧是誰的皇后宮殿)

說起慈禧太后,這個晚清第一女人,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她是維持晚清殘局的重要人物,也是促使清朝政權覆滅的關鍵人物。這樣一位掌握清廷政權近半個世紀的女人,一生紛繁復雜的功與過,在現代影視劇中常常以不同的視角被演繹。當然,除了她紛繁復雜的功過得失之外,她的本名、族譜,還有出生地似乎也有些“紛繁復雜”。

一、她的本名

一直以來,大家都習慣稱這個三次垂簾、二度訓政的“皇太后”“老佛爺”叫慈禧。其實,慈禧并不是她的本名,而是她的兒子載淳登基為皇時,給她加的徽號。在帝制時代,帝后在生前可以隨時加歌功頌德的徽號。

慈禧一生共加過八次徽號,再加上她死后的謚號,慈禧的總稱謂是“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圣顯皇后”,足足二十五個字,一口氣險些念不下來。那么,慈禧的本名叫什么呢?在陶虹主演的電視劇《一簾幽夢》中,剛被選進宮的慈禧自稱是“蘭兒”。

有學者在清宮檔案咸豐朝續修的滿漢《玉牒》中查到有關慈禧的記載,漢文譯文是“蘭貴人那拉氏,道員惠征之女,咸豐四年甲寅二月封懿嬪……”《清朝野史大觀》中也有記“那拉氏之女,惠征之女也……于咸豐四年被選入圓明園充宮女……蘭兒者,那拉氏小字也

但是,北京一位叫葉赫那拉.根正的人自稱是慈禧的曾孫,因為在頤和園工作,被媒體譽為“頤和園的活字典”,他在2005年出了一本名為《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的書,書中稱其祖輩人曾談到慈禧的本名為“杏貞”,小名“杏兒”,而非“蘭兒”。一家之言畢竟不如史料記載,“蘭兒”更容易被大家認可。

當然,蘭貴人的“蘭”也許的確是慈禧的名字,就像清宮戲《金枝欲孽》中鄧萃雯飾演“如妃”,名字就叫鈕祜祿.如月;也有可能是咸豐帝御賜的封號,就像《甄嬛傳》中莞常在的“莞”字就是御賜封號。

二、她的族譜

慈禧姓葉赫那拉,先人三代為官,她的族譜滿族應該是沒有什么可懷疑的。但是在山西長治縣西坡村和上秦村一代,卻流傳著“慈禧是漢人生女”的說法,甚至還出了一本《慈禧童年考》的書。

據說,在清朝道光十五年在山西省潞安府(也就是現在的長治縣)西坡村一王姓人家生了一個女孩,起名為王小慊。王小慊三歲時,其母去世,由于家中窮苦,其父便把王小慊賣給附近上秦村的宋家,改名為宋齡娥。后宋家遭難,無力撫養,又將宋齡娥賣給潞安知府惠征家當丫頭。

惠征夫人富察氏覺得宋齡娥雙腳心有痣是富貴命,遂將其收養,改名為玉蘭,并教其滿文漢文,后來玉蘭被選秀入宮,一步一步成為了皇太后。有人甚至還拿出了西坡村的《王氏家仆》,稱書中發現了“王小慊后來成為慈禧太后”的記錄,還指出西坡村外羊頭山西麓有慈禧生母的墳墓等。

上秦村甚至說藏有慈禧給宋家的書信等物證。還有慈禧愛吃黃小米、玉米面、壺關醋,愛看山西地方戲上黨梆子,都是幼年家鄉情結的見證。后經考證,這些所謂的資料佐證,都是站不住腳的。

在北京有一檔案館中珍藏的一本《宮中雜記》中記錄慈禧同父同母的胞妹的一份選秀資料上寫著:鑲藍旗滿洲,恩祥佐領下,原任道遠惠征之女,年十五歲,辛丑年七月二十八日戌時生,那拉氏……同胞妹妹是滿族那拉氏,姐姐怎么可能是漢族王氏。

三、她的出生地

慈禧太后的族譜有兩種,但是關于她的出生地的說法就更多了。

其一就是上述中所說的山西,但是無論是歷史資料還是實物佐證都不能成立。

其二為內蒙。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直流傳著慈禧出生在該市落鳳街的傳說。據史料記載,慈禧之父惠征在道光二十九年的確被任命為山西歸綏道的道臺,當時歸綏道的駐地在歸化城,就是現在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但是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惠征就任時慈禧已經十四五歲了,出生在此顯然是無稽之談。

其三為浙江。理由是惠征在道光十五年至十八年曾外放到浙江乍浦,擔任六品武官驍騎校。出生年份是對上了,但是據史料記載惠征在道光十五年到十八年中,未曾外放。這種說法仍是無稽之談。

其四是安徽。依據是《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中,有篇“那拉氏得幸之始”中有云“那拉氏者,惠征之女也?;菡鲊L為徽寧太廣道,其女生長南中……”“徽寧太廣道”當時是屬安徽,但是惠征任職時,慈禧已經選秀入宮了。

其五是甘肅。就是現在的蘭州市永昌路179號,即蘭州八旗會館以南的馬坊門,理由是傳說惠征曾任甘肅布政使衙門的筆帖式,但是惠征任筆帖式一直是在京城,從未去過甘肅。

最有可信度的應該是北京,因為惠征在道光十五年前后,正是他任職在吏部二等筆帖式期間。慈禧的妹妹,也就是嫁給咸豐帝的弟弟奕譞、光緒帝載湉的生母選秀記檔中有記錄,“鑲藍旗滿洲,恩祥佐領下,原任道遠惠征之女,年十五歲,辛丑年七月二十八日戌時生,那拉氏……住西四牌樓劈柴胡同”。根據清朝的規定,劈柴胡同正是鑲藍旗都統屬下居住區,慈禧出生于此甚是合理。

作者:溫暖前行,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名著故事。

版權聲明
午夜福音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