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詩有哪些小學(王安石的詩有哪些古詩)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宋神宗熙寧年間,他主導了宋朝歷史上最偉大的變革,史稱“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也是北宋杰出的文學家、詩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格局高遠,氣勢如虹,藝術上也獨具一格,一點不輸唐朝大家。

1、《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千古名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創作背景:這首絕句寫于王安石貶居江寧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寫照。王安石是宰相中的讀書人,到晚年,他的絕句尤好。曾有人言,唐代以后無詩,此論太極端了點。王安石晚年的絕句有不少是直追唐人的,在議論入詩上,他的議論與描敘結合得很緊,而且議論不淺白直切,而是含蘊有味。

2、《疊題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千古名句: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創作背景: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題烏江亭》詩,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秋,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滿赴京途經烏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縣),針對杜牧的議論,寫了這首《烏江亭》。

3、《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千古名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創作背景: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寧知府,寫有不少詠史吊古之作,這首詞可能作于當時。

還有一種說法是,此詞大約作于王安石第二次被罷相、出知江寧府的時候,時間在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之后。

4、《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千古名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創作背景:古時習俗,元旦用桃木寫神茶、郁壘二神名,懸掛門旁,以為能壓邪。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飲美味的屠蘇酒時,又有和暖的春風鋪面而來,好不愜意!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5、《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

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

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千古名句: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創作背景:天圣三年(1025年),方仲永無師自通,提筆寫詩,震動鄉里。明道二年(1033年),與方仲永同齡的王安石跟隨父親回金溪探親,在舅舅家遇見了方仲永。他請方仲永作了幾首詩,但他有些失望,因為“神童作家”并不像傳說中的那么聰明??刀ㄔ辏?040年),王安石再次到金溪探親。此時方仲永已做回了農民。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王安石從揚州回到臨川,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寫下《傷仲永》一文。

6、《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千古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創作背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詩人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詩人只有三十歲,正值壯年,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寬闊情懷,可看作實行新法的前奏。

7、《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千古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創作背景: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隨父王益定居江寧(今江蘇南京),王安石是在那里長大的,對鐘山有著深厚的感情。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為同乎章事(宰相),開始推行變法。由於反對勢力的攻擊,他幾次被迫辭去宰相的職務。這首詩寫於熙寧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進京之時。

8、《梅花》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千古名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創作背景:王安石變法的新主張被推翻,兩次辭相兩次再任,放棄了改革。這首詩是王安石罷相之后退居鐘山后所作?!皦菙抵γ贰?,“墻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皦?#8221;這個環境突出了數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

9、《商鞅》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千古名句: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創作背景: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變法,新法公布以后,為使人們相信新法一定要執行,商鞅命人在國都南門處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聲明誰搬動到北門就賞五十金。有一個膽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們認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

10、《春夜》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千古名句: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創作背景:詩人所描寫的皇宮春曉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賈至“禁城春色曉蒼蒼”,岑參“鶯囀皇州春色闌”的用意是一樣的,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勢。如果沒有“月傍九霄多”,就不會有“花影上欄干”,由此可見,王安石是參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動筆的。

所以說,這一首政治抒情詩。王安石是借用愛情詩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春風得意之情。

11、《讀孟嘗君傳》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

嗟乎!

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

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千古名句: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

創作背景: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在嘉佑三年(1058年)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就系統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政策和方案,建議朝廷改革取士、重視人才。熙寧四年(1071年),在王安石的主持下,朝廷頒布了改革科舉制度法令,廢除詩賦詞章取士的舊制,恢復以《春秋》,三傳明經取士,實行太學三舍法制度。

在王安石看來,士應是大則“足以用天下國家”,小則“足以為天下國家只用”,因此士的才干“居則為六官之卿,出則為六軍之將”,而不是皓首窮經,從政時“則茫然不知其方者”。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名為讀后感,實則借題發揮,以表達自己對人才的看法。

12、《孤桐》

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明時思解慍,愿斫五弦琴。

千古名句: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創作背景: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詩,是詩人表明立志改革決心的宣言書。以形象的孤桐自喻,卻給人以堅定親近之感,令人贊佩,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13、《南鄉子·自古帝王州》

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

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

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

上盡層城更上樓。

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

檻外長江空自流。

千古名句: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

創作背景:本篇為作者在金陵登樓懷古時所作。情調與《桂枝香·登臨送目》相近,很可能寫于同一時期。此詩亦為王安石晚年謫居金陵,任江寧知府時所作。在表面的表達昔盛今衰之感的同時,把自己非常復雜的心境,也暗含于詩作之中。

14、《北山》

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滟滟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千古名句: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創作背景:這首詩作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王安石變法失敗后,辭職退居江寧(今南京)。在春天到北山游玩,為這雨后落花飄飄點點的美景所陶醉而流連忘返,就寫了這首詩。王安石的絕句,最喜歡將自然界景物擬人化,讓萬物都賦有生機活力,帶有感情色彩,這首作于晚年寫鐘山的詩前兩句也是如此。

15、《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伊呂兩衰翁。

歷遍窮通。

一為釣叟一耕傭。

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

風虎云龍。

興王只在笑談中。

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

千古名句: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

創作背景:這首詞歌詠伊尹和呂尚“歷遍窮通”的遭際和名垂千載的功業,以抒發作者獲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圖、春風得意的豪邁情懷。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詩人詞客種籠統空泛的詠史作品,而是一個政治家鑒古論今的真實思想感情的流露。

16、《千秋歲引·秋景》

別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

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

楚臺風,庾樓月,宛如昨。

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

可惜風流總閑卻!

當初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

夢闌時,酒醒后,思量著。

千古名句:當初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

創作背景:這首詞沒有《桂枝香》的豪雄慷慨,也沒有《浪淘沙令》的躊躇滿志。全詞采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情真心切、惻惻動人、空靈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積極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發了功名誤身、及時退隱的的慨嘆。此詞的創作年代不詳,但從詞的情調來看,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敗、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

17、《鐘山即事》

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

千古名句: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

創作背景:這首詩是王安石變法失利后,辭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鐘山時有感而作。王安石在晚年罷相隱居之后,詩歌創作也發生了變化,政治題材減少了,寫湖光山色的小詩多了,壯年時代的豪放雄奇的風格改變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絕、雅麗低回。這個時期的作品在藝術上則更為成熟了,有一唱三嘆之感。

18、《壬辰寒食》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千古名句: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創作背景: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為了養家孝親,并非樂意官場,汲汲富貴。由于家中無田園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幾十口人賴其官祿,他根本就沒有條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詩歌中,就表達了“收功無路去無田”的無奈,既然“人間未有歸耕處”,他只得“竊食窮城”、任職地方,但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一詩中就表達了他的感慨。

19、《菩薩蠻·數間茅屋閑臨水》

數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

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

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

千古名句:數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

創作背景:關于《菩薩蠻》創作時間,宋黃庭堅《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小序記曰:“王荊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壘石作橋,為集句云?!卑袋S庭堅與王安石同時而年輩稍晚,所記當有據,可信。由此可知該詞作于詞人晚年罷相后隱居江寧(今南京)鐘山半山園時。

20、《題西太一宮壁二首》

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東西。

今日重來白首,欲尋陳跡都迷。

千古名句: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東西。

這組詩的第一首是最受關注的,這首絕句寫于王安石貶居江寧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寫照。此首詩句句寫臨水杏花,詩句之間相互承接,使全詩跌宕有致,富有一定的曲折變化。這樣的布局將詩人自己愛好高潔的品格展現其的淋漓盡致。

版權聲明
午夜福音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