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萌發的過程圖片(種子萌發的過程七年級)

探究種子萌發的實驗

一、實驗原理:探究種子萌發的需要條件

二、實驗步驟

(1).準備綠豆種子30粒。四個能夠蓋緊的罐頭瓶,一個小勺,八張餐巾紙,四張標簽紙和膠水。

(2).在四個標簽上分別寫上1、2、3、4,分別貼在罐頭瓶上。將四個罐頭瓶放倒,每個瓶中放上兩張餐巾紙,用小勺在1號瓶撒一些種子,將瓶蓋擰緊。

(3)分別向2號瓶和3號瓶中灑一些水,使里面的紙變得潮濕。用小勺向4號瓶倒較多的水。

(4).分別向1.2.3.4號瓶上 撒7~8粒種子,然后擰緊瓶蓋。

(5)將1、2、4號瓶放入櫥柜中,將3號瓶放進冰箱。過幾天再觀察,看哪個瓶長成幼苗。

(6)幾天過后2號瓶萌發。

三、實驗結論。

種子萌發所需條件為: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一定的水分。

四、實驗分析

1號瓶因為缺水,沒有充足的水分,所以不能萌發。

3號瓶因為沒有適宜的溫度,環境寒冷,所以不能萌發、

4號瓶因為水分過多,所以不能萌發。

拓展資料

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中寫道:“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意思是說春天,農民把一粒粒谷子種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糧食。

糧食不僅是維持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是確保國家安全的一種戰略資源。

我們食用的糧食,大部分都是農作物的種子加工形成的。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種子萌發的條件。那么,當把種子播種在田野里,種子是如何萌發長成幼苗的呢?

種子萌發過程中,首先要吸水膨脹,種皮變軟,使細胞的呼吸作用逐漸增強,為種子的萌發提供充足的能量。

接著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開始轉化并逐漸轉運給胚芽、胚軸和胚根,胚芽、胚軸和胚根細胞在得到營養后就開始分裂和生長。

在種子萌發初期,胚根生長最快,首先突破種皮向地生長,發育成根;隨后,胚軸逐漸伸長,胚芽出土發育成莖和葉。這樣一顆種子就長成了一株幼苗。

在幼苗的形成過程中,貢獻最大的就是子葉或胚乳,因為它們默默地將自己儲存起來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芽、胚軸和胚根,幫助它們發育。幼苗形成以后,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繼續生長,這時,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也耗盡,最終退化消失。

那幼苗是如何長成枝繁葉茂的植物體的呢?原來這與芽的發育有關。

芽是未發育的莖葉或花。根據著生位置可以分為頂芽和側芽,頂芽著生在主干或側枝的頂端,側芽著生在主干或側枝的側面。

在氣溫適宜、水分和養料充足的條件下,

芽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會不斷分裂,

芽軸會逐漸生長發育成莖;

芽軸上的葉原基發育成幼葉,并逐漸長大,發育成葉;

芽原基發育成側芽。

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頂芽和側芽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

頂芽生長旺盛時會抑制側芽的生長,如果頂芽停止生長或被摘除,一些側芽就會迅速生長,這種頂芽優先生長,抑制側芽生長的現象叫做頂端優勢。

在棉花、大豆的生長過程中,人們常會對它們“摘心”,“摘心”其實是為了摘除頂芽。避免作物營養浪費,促進側枝生長,多開花多結果。

版權聲明
午夜福音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