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花的功效與作用圖片(竹花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竹花泡酒具有清熱化痰、清心安神的作用,其藥用性能與竹漿相似,但不存在涼滑竹漿的缺點,兒童若有痰熱驚厥,可將竹黃、朱砂、麝香、丹南星制成寶龍丸服用,可以多吃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來補充體內維生素,

那么,淡竹葉和竹葉真的是一個東西嗎?

淡竹葉是不是就是竹葉啊?

沒有接觸中醫之前,根本沒想到南方地區隨處可見的竹子的葉竟然是藥;后來到醫館工作,與藥房小伙伴討論藥時,聽藥房顧問說現在醫館里的竹葉就是淡竹葉,從此開始了幾個萬年謎題,淡竹葉就是竹葉嗎?竹葉入藥只能用淡竹的葉嗎?

于是,狂翻各種資料,終于搞明白!

竹葉為禾本科常綠喬木或灌木淡竹(竹子)的葉。

淡竹為禾本科剛竹屬下的一個種。

淡竹葉,禾本科,但是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有一種草本植物叫做淡竹葉,淡竹葉的葉子還叫淡竹葉,現在一般藥店中大都不備鮮竹葉,如處方只寫竹葉,都配淡竹葉。這么大一個坑,多少人義無反顧的滾進去了。

淡竹葉,第一次出現是在明代的《本草綱目》。它不是喬木竹子的葉(鮮竹葉),而是草本植物“淡竹葉”的葉。由此可知,在明代以前一些常用的有竹葉等藥所組成的方劑,例如《傷寒論》的竹葉石膏湯,《金匱要略》的竹葉湯,所用的竹葉,均是喬木竹子的葉。鮮竹葉與淡竹葉都屬于禾本科的植物,兩藥功效相近,都能清熱瀉火,除煩利尿,但淡竹葉的利尿作用較好,以滲濕泄熱見長。如需用鮮竹葉,必須臨時采集。

[email protected]

不可居無竹

即使兩藥功能相近,但畢竟來自于兩株不同的植物,一個禾本,一個草本,差別還是很大的。

竹葉,像樹一樣,生得很高大。一般藥物傾向天者都往外疏散。所以高大的竹葉,藥性里頭多了點辛散,竹葉體積更大,向高處跟外面開枝散葉的功能更強。竹子長得高大,很自然地四處疏散,雖然它能清熱瀉火,又能除煩利尿,但這竹葉更偏于走上焦,因為比較高,它能夠涼散上焦風熱,所以銀翹散里頭用的是竹葉。

《溫病條辨》曰,銀翹散治太陰風溫、溫熱,冬溫初起,但熱不惡寒而渴者:連翹50g,銀花50g,苦桔梗30g,薄荷30g,竹葉20塊,生甘草25g,荊芥穗20g,淡豆豉25g,牛蒡子30g。上杵為散,每服30g鮮葦根湯煎服。

草本淡竹葉自然生得低矮,而且沒有竹子高大,一莖直上,相比較而言,這淡竹葉更像匍匐在地上的草,一般藥物匍匐于地者,大都往下淡滲。另外淡竹葉生得比較潮濕,由于涼利之藥生濕地,本乎地者親下,這低矮的淡竹葉,以甘淡為常,淡味更能夠走下焦,淡滲利尿,所以淡竹葉更偏重于導熱下行,利尿通淋。所以導赤散治療心經煩熱,口舌生瘡,小便熱赤的時候,必用到淡竹葉。

《醫方簡義》:導赤散治心移熱于小腸,口糜淋痛:淡竹葉二錢,木通一錢,生甘草八分,車前子(炒)三錢,生地黃六錢,水煎服。

淡竹葉跟竹葉兩味藥基本上可以代替使用,都是甘淡偏寒,能清熱除煩,治療心煩口渴,小便赤。甚至心經火熱引起的口舌生瘡。

而淡竹葉更善于利尿通淋,治療濕熱淋證,比如小薊飲子、導赤散用淡竹葉。

△淡竹葉:攝于深圳固生堂中醫館,2016.08

而竹葉更長于清心胃熱,涼上焦風熱,所以竹葉石膏湯,或者銀翹散常用到它。

竹葉

卷心

竹葉卷心是竹葉的另一種姿態。

竹葉卷心,以形取名,它卷成像心一樣,還沒有完全開放開來,它善入心經,清心瀉火的功能更強,常用于治療溫病高燒,心煩躁。要是小寶寶溫熱病發燒,大人們采點竹葉卷心加點冰糖熬水,那淡淡的味道,非??煽?,小兒一喝燒就退了,心也不煩了,晚上也不鬧夜了。清宮湯里頭,就用竹葉卷心配連翹心跟蓮子心治療熱陷心包,神昏哭鬧的小兒。

因為宮乃心之宮城,即心包也,用竹葉的心來通人的心,同類相投,以心入心,善清心包之熱,導熱下行。

竹葉和淡竹葉在功效上不分伯仲,各有所長。但是要是看他們的同胞兄妹的多少,還是竹葉遠遠勝出了。

淡竹葉在藥方面只有一個同胞兄弟,就是根,可以入藥,叫做碎骨子。由于長得跟麥冬很像所以淡竹葉也叫竹葉麥冬,被《羋月傳》用來當做宮斗的又一利器-打胎;其實碎骨子在《綱目》的記載作用是:”能墮胎催生”,真正的作用是催產,就是臨產的時候幫助嬰兒順利走過產道的好藥。當然還未足月的話,孕媽是不能吃哦。

而竹葉還是兩個同胞兄弟,竹瀝和竹茹可以用藥,嚴格意義上是三個,為了竹茹的止嘔作用更強,還有姜炮制過的姜竹茹。遠方妹妹竹黃,也叫竹花,其實竹黃并不是竹子的花哦,還有同胞姐姐竹米,竹子的果實。

竹瀝能夠化痰定驚,利竅通絡,竹瀝的加工充滿樂趣:

竹瀝取材于從樹干中提取汁液;這種取材加工方法并不是竹瀝特有的。血竭取材于龍血樹;乳香取材于橄欖科植物乳香樹樹皮滲出的汁液;提到乳香便想到沒藥,沒藥取材于橄欖科植物地丁樹;還有之前講過的桃膠取材于桃樹的滲出物。這種加工方式費時費力,相對的像竹瀝這種藥也比較昂貴。

選一年生嫩竹,砍成30CM長的小段,用水浸兩小時,兩段去節,砍成兩半,兩頭架起,用火徐徐燒烤,竹片兩段即有液汁滴下,以瓷器盛之,過濾即成。(選自《現代中藥學大辭典》)

竹茹的樣子非常有特色,絲絲縷縷的感覺。能夠清肺化痰,和胃降逆,凝神開郁。要選一到兩年生的嫩竹,趁鮮刮去青皮,然后一層層刮下,曬干,這樣的竹茹體輕松、質柔軟、有彈性。

△竹茹:攝于深圳德仁中醫館,2016.08(像魷魚絲哦?。?/p>

竹黃,也叫做竹花、竹繭、赤團子,剛開始我也是按字面理解為竹子的花,結果深究一下才發現,竹黃其實是寄生在竹子上的一種真菌,多生于將衰敗或已經衰敗的竹林中的莿竹屬、剛竹屬植物的桿上,可以清熱豁痰,涼心定驚。

我們經常吃的蘑菇,香菇等各種菇類都是真菌,寄生的真菌入藥大家可能覺得有點陌生,其實真菌入藥很多的。南方人民深深依賴著的祛濕藥茯苓,就是寄生在松樹上的真菌哦,而利濕作用更強的豬苓,是寄生在楓樹上的真菌。

而真正竹子開的花非常罕見,結實就更加罕見了,竹子結的果實叫做竹米,因竹米不易得到,所以被抹上一層神秘色彩,傳說中竹米是鳳凰之食,古代有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之說?!侗静菥V目》中載:

“竹米,通神明,輕身益氣?!?/p>

真沒想到,竹這種隨處可見的植物,在入藥上竟然含有兩大疑點,一是淡竹葉和竹葉之分,二是竹黃也叫做竹花,竟然不是竹子的花,而是寄生物,好在疑點都被我們揭開了。

版權聲明
午夜福音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