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是草本還是木本(甘蔗和竹子是草本還是木本)

竹子是草.
人們說,“草發成苑,樹茂成林”.竹子自古稱“林”,似乎應屬樹類了.其實不然,草木之別的關鍵要看是否有“年輪”.木本植物每過一年,莖干的橫斷面便增添一圈同心輪紋,然而鋸斷竹子看,里面卻空空如也.由此可知,竹子是“草”.而非“樹”.竹既然是草,那為何會長得如此高大,莖干又如此堅硬呢?
竹子屬禾本科多年生常綠植物,與稻、稗等同屬一科.一般的植物僅在莖干頂稍有一個生長點,而竹子每個竹節的頂梢均有一個生長點,所以“雨后春筍”,一夜之間能長出1米左右.東南亞地區的竹子甚至一星期能長10余米,其長勢之迅猛,稱植物界的冠軍.另外因竹子是多年生植物,而非一年生,故其莖干高大而堅硬.

“你是禾本科!”

“我木質化!”

“你沒有形成層!”

“我木質化!”

“你沒有年輪!”

“我木質化!”

“你……你是空心的!”

“我……我還是木質化!”

竹子到底是草本還是木本?所謂“立根原在破巖中”,而且還“千磨萬擊還堅韌”,人家身子骨都硬朗到這程度了,你還把它往柔弱草本堆里擠兌,還有沒有點良心了?“東西南北風”都不能同意。按照一般群眾的樸素理解,竹子毫無疑問是木本。然而,有些人在掌握點植物知識之后反而糊涂了,這是為啥呢?少林掃地僧說了,這叫做“知見障”。

隨便搜索一下,得到的結果都是“竹子是草本”,理由無非老一套,沒年輪、沒形成層、沒次生木質部……但這些都沒“切中肯綮”。竹子是單子葉植物,莖的韌皮部和木質部之間無形成層,長成后不能不斷增粗,但棕櫚科同樣沒有形成層啊,誰又敢說高聳入云的大王椰是草本呢?大王椰也沒年輪,空心,不服憋著,能憋瘋不?

草本和木本的概念古已有之。具有木質化莖、質地堅硬的植物就應該是木本,反之則為草本。芍藥牡丹同科同屬,花葉皆似,卻有草本木本之別,主要就是看莖的木質化程度,和屬于什么科無關。很多時候會把竹子說成一種“草”,但這只是在刻意強調其禾本科植物的身份,以及和雙子葉木本植物的不同,不宜機械理解為它就是草本植物。

肯定會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說法,但這不是我個人的觀點,我一向唯《中國植物志》和專業學界馬首是瞻,從不獨立思考,絕不生造概念—-對于像我這種學藝不精的業余愛好者來說,“獨立思考”是不必要的贅疣,你能懂多少就瞎思考?止增笑耳。OK,現在先來看看《中國植物志》是如何處理的:

①在“禾本科”的特征描述中,有這么一句,“植物體木本或草本”,很明顯“木本”指的是竹子,不然還能是啥呢;②在“竹亞科”概述中,提及“我國不產的草本竹類”,既有“草本竹類”之說,必然就有“木本竹類”;③然而又有“植物體木質化……常呈喬木或灌木狀”的措詞,“呈”和“狀”二字有點雞賊,相當于沒給正式名分的“如夫人”。

雖然《中國植物志》的表述模棱兩可,似乎不愿將竹子和雙子葉的木本植物相提并論,但大致上還是認可竹類屬木本。由“百度學術”中的搜索結果亦可知,學界一般將常見竹子歸為“木本”,以區別于“草本竹類(共28屬180余種)”。退一步講,這些證據可以表明,把常見的竹子說成木本,至少并不多么離譜,犯不著急頭白臉地爭辯不休。

草木和木本(以及藤本)只是對植物形態的描述,不是非此即彼的分類學概念,沒那么壁壘森嚴。以辣椒為例,大部分地區做一年生栽培,通常認為是草本,但在適宜的氣候環境中也能長成多年生灌木,比如云南的小米辣/Capsicumfrutescens。小米辣原為獨立的種,現并入辣椒/C.annuum,灌木草本居然寧漢合流了,上哪兒說理去。

本篇有點短,補充一個知識點:在《中志》中,禾本科植物(竹亞科除外)的地上莖特稱“稈”,“秸稈”不能寫成“秸桿”;竹亞科的地上莖為“竿”,“立竿見影”立的就是竹竿,所以不是“桿”;和禾本科外觀近似的莎草科,地上莖通常三棱(不一定)中空,則稱為“稈”。列位,嗅到“學習強國”的氣息了嗎?這里面有兩道題。

版權聲明
午夜福音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