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古詩簡短易懂(國慶節古詩簡短一句話)

  這篇文章主要是給文友談談國慶節古詩簡短的相關內容,并且小編針對于 國慶節古詩簡短 話題作為文章延伸,內容比較精簡,若是大家喜歡本文可以收藏本站哦。

國慶節古詩簡短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古已有之,

  不論身處何地,都心念祖國,

  這是根植于每個中國人內心的意念。

  今日國慶節,10首愛國詩詞,

  特別適合今日讀。

  中華文明綿延不斷,是人類歷史長河中唯一沒有斷流的文明??v觀歷史,從夏商周起,春秋戰國、兩晉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總有一股凝聚的力量把國人團結在一起。而且,越是民族危急的關頭,這股力量就迸發得越猛烈。其原因,最重要的還是來源于文化的基因。文化給了我們對中華民族的高度認同感,文化告訴我們,要家國天下,要熱愛祖祖輩輩生活的這片土地。

  如果說文化是基因,那組成分子鏈的就是一個個閃光的名字,而我們之所以能記住這一個個閃光的名字,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熱血事跡,還因為他們留下了穿越千年的愛國詩篇。

  《詩經·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首詩詞出自《詩經》,是“國風”中的一首,是《詩經》中的愛國主義詩篇。

  詩詞的大意是說怎能說沒有衣裳?我愿和你披一樣的戰袍。君王要出兵打仗,就準備好我們的鎧甲武器。咱們共同面對敵人(共同戰斗,同進同退)!

  本詩運用了《詩經》中詩歌慣用的重章疊唱,其中的三個小節只是更換了幾個詞?!芭邸薄皾伞迸c“裳”“戈矛”“矛戟”和“甲兵”,“同仇”“偕作”和“偕行”的意思相差不大,重復使用增強了表達的效果,更能表現戰士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誓死保衛疆土的義憤和報國熱情!

  《九章·哀郢》

  戰國·屈原

  曼余目以流觀兮,冀一反之何時。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居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曾做過左徒、三閭大夫等輔佐君主的大臣。他不僅品行高潔,也是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毒耪隆肥乔囊唤M楚辭作品,《哀郢》是其中的第三首,一般認為是在楚國都城郢被秦國攻破以后,詩人悲痛欲絕而寫出的。這里我們只節選了其中最后幾句。

  這段詩大意是:放眼四下觀望啊,多希望什么時候能返回郢都一趟!鳥兒高飛終要返回舊巢啊,狐貍在死的時候頭也一定向著狐穴所在的方向。確實不是因為我的罪過,但卻遭放逐啊,日日夜夜,我哪里能忘記它一一我的故鄉。

  《哀鄭》全詩在結構上的獨持處,是用了倒敘法。這里所選的是尾聲,集中抒發了作者家國之恨、身世之感以及無限的使命感交織在一起的復雜感情?!傍B飛這鄉,狐死首丘”的典故一直為歷代愛國、思鄉的人們所共賞和引用。詩作情感表達十分沉重,充分體現了屈原的愛國情懷。剛直不阿、與祖國同生死、共命運的偉大情懷也使得屈原流芳千古,成為愛國詩人的代表。

  《白馬篇》

  三國·曹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漢首《白馬篇》,是三國時期詩人曹植的一首古體詩。因其所寫的是邊塞游俠的忠勇,又被人叫做《游俠篇》。曹植曾經有過從軍出塞的經歷,平日也有“捐軀赴難,視死如歸”的遠大抱負,所以寫游俠也可能是詩人自況。

  詩的大意是:一個駕馭著白馬馳騁在邊塞的好男兒,他年紀輕輕就離開家鄉,到邊塞憑本領建立功勛。他身手敏捷,武藝高強,對敵人作戰時十分勇猛。北方的敵人入侵邊境,他隨大軍直搗敵巢,從不將自身的安危放在心里。由于身為戰士,就忘掉了個人私利,而為解國家危難奮勇獻身,把戰死沙場看作回歸故里一樣。

  詩作以曲折動人的情節,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生動感人的青年愛國英雄形象。開頭兩句描繪出馳馬奔赴西北戰場的英雄身影,顯示出軍情緊急,扣動讀者心弦;接著以鋪陳筆墨補敘英雄的來歷;然后遙接篇首,具體說明“西北馳”的原因和英勇赴敵的氣概;最后展示英雄捐軀為國、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境界。全詩非常鮮明地體現出了魏晉時期詩歌所追求的那種“風骨”,著重展現一種俊爽剛健的風格,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愛國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春天,杜甫時年五十二歲。寶應元年(762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打了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即廣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臺),過著飄泊生活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

  詩的大意是:劍門關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薊北,止不住的淚水灑滿了衣裳?;仡^看妻兒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亂收拾著詩書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且須縱情飲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立即動身穿過了巴峽再穿過巫峽,然后經過襄陽再轉向那舊都洛陽。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律詩是一種近體詩,要求嚴格的格律。杜甫是一位精于律詩的“高手”,本詩作得對仗工整、音律和諧,是七律中的佳作。詩本身不難理解,關鍵是要體會作者在詩中表現出的“驚喜”的感情。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為朝廷平定叛亂、社會從此可望太平的喜悅,其中蘊含的是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后代的學者非常推崇此詩,說其是“老杜生平第一快詩”,不僅由于它的文字美,更是因為詩句中蘊含的滿腔愛國熱情。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

  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首絕句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的一首飽含深情、字字血淚的詩。陸游是一位創作豐富也佳甚多的大詩人,更以許多表達胸花大志,甘愿為國效命的愛國詩篇著稱于世。

  本詩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當時陸游已經六十八歲,罷歸山陰(今浙江紹興)故里已經四年。但平靜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他的心平靜下來。南宋時期,金兵占領了中原地區。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已淪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愛國詩人陸游被罷斥歸故鄉,在山陰鄉下向往著中原地區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統一。

  詩題的意思是: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時候,走出籬笆門,忽然對面吹來一陣涼風,心中產生一股傷感,于是寫下了詩篇。從詩題我們就能讀出作者心底的寒意。詩的內容寫到,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金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在詩中,作者首先描繪了大好河山,“河”本義單指黃河,“岳”指五岳,“河岳”在這里指的是北方的江山?!叭搿弊謱懘蠛拥目v橫綿長,“上”字刻畫高山的聳入云霄,詩的前兩句從橫、縱兩個方向形象地描繪出壯麗奇偉的大好河山。僅從這樣的詩句中,我們已經能感受到詩人的滿懷深情。后兩句,詩人直抒胸臆,想象淪陷地區的人民滿懷熱淚、翹首以盼的情形,他們盼望救民的王師,但是一年又一年,怎么不見來呢?“淚盡”一詞,千回百轉,是多么的沉重!詩人殷切的愛國之情躍然可見。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這是一首詞?!捌兴_蠻”為詞牌名,“書江西造口壁”本詞的標題。與同時代的陸游更喜歡寫詩不同,辛棄疾在文學創作上主要致力于詞。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是文武兼備的豪士。他的詞作大多放縱橫,被認為是“豪放派”詞人中的杰出代表。

  詞的大意是:郁孤臺下這贛江的流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抬頭眺望西北方向的長安,可惜只見到無數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浩浩江水終于向東流去。江邊日晚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傳來聲聲鷓鴣的鳴叫。

  這首詞用高明的藝術手法,寫極深沉的愛國情思,堪稱詞中瑰寶。與辛棄疾最著名的“豪放縱橫”的風格稍有不同,本詞可謂“剛柔相濟”,既有青山水流的壯景,也有“行人淚”這樣婉約的意象。詞人一生志愿北伐中原,實現祖國的統一,卻郁郁不得志,雄才大略不能實現。舉頭眺望,視線被青山遮斷;但浩浩蕩蕩的江水沖破重重阻礙,奔騰向前。這既是眼前實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強了他爭取最后勝利的信心??墒巧钌絺鱽淼您p鴣聲,又激起了詞人的滿懷惆悵。全詞一波三折,極盡回環宛曲之美,寫出了這位愛國詞人割舍不斷的熱愛祖國、立志報國之情。

  《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是明代名臣、愛國詩人于謙的一首絕句。此詩因反映了作者廉潔正直的高尚情操。詩人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詩的大意是:石頭只有用斧錘經過千萬次的開鑿,才能從山上開釆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常的事,絲毫沒有畏懼。即使粉身碎骨也無所懼怕,而是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它的特點就在于詩人把石灰的特點應用在人的身上,詠石灰的“清白”即是歌頌人的磊落襟懷和崇高人格。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詩人豪氣沖天,表達自己要和石灰一樣,不怕艱難、不惜犧牲、堅守清白,決心在艱苦中磨練,準備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全部,包括生命的高尚愛國情懷。

  《滿江紅》

  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字鵬舉,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此詞上片抒寫作者對中原淪陷的悲憤,對前功盡棄的痛惜,表達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寫作者對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對祖國統一的殷切愿望,對國家朝廷的赤膽忠心。全詞情調激昂,慷慨壯烈,顯示出一種浩然正氣和英雄氣質,表現了作者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奮發的精神。

  為什么怒?為什么悲?那是因為故土淪喪,父老鄉親都在水深火熱之中。國與家相連,無國哪有家?岳飛的愛國主義思想直沖云霄,遂成為了民族的脊梁,千百年來,多少仁人志士隔空追隨,這就是正義的力量,愛國的力量。

  《過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經過零丁洋時所作的詩作。此詩前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末二句是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全詩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舍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表現。

  詩大意是說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炭譃┑膽K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詩已凝固成了中國人特有的生死觀,為國而死,青史留名,為國而死,重于泰山。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

  清·林則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所有的愛國情懷都要用實際行動來呼應,只有這樣才是真切流露。林則徐前往伊犁在與家人分別時,他沒有抱怨,沒有傷感,而是在談笑中吟出了《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愛國豈能是有條件、有選擇的愛呢?而應該是不計個人得失,一往無前,雖九死其猶未悔矣。

  以上國慶節古詩簡短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文友們。

版權聲明
午夜福音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