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句是什么意思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什么修辭手法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句是什么意思?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句,具體描寫“舊曾諳“的江南春色:紅日東升,陽光燦爛,在朝陽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紅的鮮花比火還要紅;春江水清,波碧,在滿地綠草的映襯下,顯得比藍草還要綠。詩人抓住了“江花““江水“兩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對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風和日麗、花紅水碧、生氣盎然的江南春色圖。最妙的是“紅勝火““綠如藍“六個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紅、水綠,又用異色映襯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為背景,顯得更加絢麗可愛。

日出東方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誰的詩?

這一句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憶江南·江南好》。其原詩為: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日出”、“春來”,互文見義。春來百花盛開,已極紅艷;紅日普照,更紅得耀眼。在這里,因同色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綠,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在這里,因異色映襯而加強了色彩的鮮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聯系起來,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聯系起來,為的是異色相映襯。江花紅,江水綠,二者互為背景。于是紅者更紅,“紅勝火”;綠者更綠,“綠如藍”。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清晨日出的時候,江邊盛開花朵顏色鮮紅勝過火焰,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

原文: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翻譯: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清晨日出的時候,江邊盛開花朵顏色鮮紅勝過火焰,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杭州。月圓之時山寺之中,尋找桂子,登上郡亭躺臥其中,欣賞那錢塘江大潮。什么時候能夠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吳宮,喝一杯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那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遲早會再次相逢。

該詩比喻春風吹拂的滿江綠水,就像青青的藍草一樣綠;晨光映照的岸邊紅花,比熊熊的火焰還要紅.這樣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絢麗多彩,多么生機勃勃啊!

拓展資料:

憶江南,本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夢游仙”、“安陽好”、“步虛聲”、“壺山好”、“望蓬萊”、“江南柳”等?!督饖Y集》入“南呂宮”。原為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

“憶江南”之所以能成為長盛不衰的詞調,自有其獨特的文體特征和聲情特點。

憶江南”詞調自創調之初就十分流行,在被人傳唱、欣賞、接受的過程中得以流傳到后世并產生了多種多樣 的別名。與此同時,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此詞調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钡囊馑??

1,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意思是: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于”,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2,該詩句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憶江南》,全詩如下: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話文釋義: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擴展資料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高度概括了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

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

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

版權聲明
午夜福音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