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舌如簧的由來(巧舌如簧的由來故事)

巧舌如簧的由來?

成語“巧舌如簧”是由“巧言如簧”演變而來的。其含義是指一個人在言語上過于夸張,說話的時候,舌頭就好像裝了“簧”一樣?!盎伞痹诠糯?,主要指樂器里用金屬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發聲薄片。吹奏樂器時,簧片振鳴,樂器才能發出動聽的音樂。

《說文》云:簧,笙中簧也。從竹,黃聲。中國古代的樂器“笙”里,有“簧”這樣一個裝置?!对娊洝で仫L·車鄰》中有“并坐鼓簧”的句子?!冻o·憂苦》也有“愿假簧以舒憂兮”的句子。由此可見,作為一種發聲的“簧”在古代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樂器的部件。

正因為“簧”能夠發出美妙的聲音,因此才有了對它的意義的引申。古人用它形容人說話過于好聽。不過這在我國的傳統文化里,大多是一種貶斥的態度。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詩經·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币馑际?,說話象演奏音樂一樣好聽的人,臉皮是比較厚的。這與孔子《論語》中的“巧言令色,鮮矣仁”的生活判斷不謀而合。

生活中,人們都希望被肯定、被贊美。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所說:“人類本性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贊美、欽佩、尊重?!钡?,言語上過于的逢迎,卻常常被認為是一種虛偽的表現。

“巧舌如簧”這個成語真正成為典故的,是與東漢時期洛陽的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生活在東漢末年,漢桓帝與漢靈帝時期的大儒陳蕃。據《后漢書·陳蕃傳》記載:陳蕃少有大志,十五歲就聲言“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上环陼r,在梁冀專權、宦官亂政的局勢下,盡管他身居高位,在太學生和士人中間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但卻無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巧舌如簧是描寫神態的詞嗎?

“巧舌如簧”不是屬于帶有人物神態的的成語。

巧舌如簧

qiǎo shé rú huáng

【解釋】舌頭靈巧,象簧片一樣能發出動聽的樂音。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出處】《詩經·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p>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作貶義。多用于書面語。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舌;不能讀作“sé”。

【辨形】簧;不能寫作“黃”。

【近義詞】花言巧語、巧言令色

【反義詞】笨口拙舌

【辨析】~與“如簧之舌”有別:~是主謂式;謂詞性的;多作謂語、定語;形容能說會道;“如簧之舌”是偏正式;名詞性的;多作賓語;形容能說會道的本領。

【例句】

(1)這個~的媳婦;很得婆婆的歡心。

(2)他這個人~;經常是無理也要強辯三分。

巧舌如簧成語解釋?

巧舌如簧 qiǎo shé rú huáng [釋義] 舌頭靈巧得像樂器里發聲的簧片一樣。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語出] 唐·劉兼《誡是非》:“巧舌如簧總莫聽;是非多自愛憎生。三人告母雖投杼;百犬聞風只吠聲?!?[正音] 舌;不能讀作“sé”。 [辨形] 簧;不能寫作“黃”。 [近義] 花言巧語 巧言令色 [反義] 笨口拙舌 [用法] 用作貶義。多用于書面語。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笨嘴拙舌與巧舌如簧的人?

笨嘴拙舌的未必就一定蠢,巧舌如簧的人也未必一定精。

有一種聰明人,人很話不多,他不擅長打嘴炮,也不擅長瞎扯淡,但是他這種人他很聰明,心里有數,只是他平時不擅長去表達。

有一種人你表面看他能言會道談吐不凡,其實有一些人就是商場瞎扯淡,打嘴炮的那種,而且在我窮我有理的人群當中,那種能說會道的人是最多的。

口舌生風巧舌如簧?

這一句話是用來形容某一個人,是特別的能言善辯的??谏嗌L,意思是他在說話時語速較快,而且層次分明,邏輯性強,講出來的道理就如從嘴里刮出來的一股風。

巧舌如簧,形容他的舌頭底下就如安了彈簧一樣,說話講道理時張口就來,顯得輕松自如毫不費力。

巧如簧舌的意思?

同“巧舌如簧”,讀作qiǎo shé rú huáng

意思是:舌頭靈巧得就像樂器里的簧片一樣,形容能說會道,善于狡辯。

出處《詩經?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p>

成語造句:這個商人巧舌如簧,把次品說成是優等品,欺騙消費者。

巧舌如簧與“如簧之舌”有別:巧舌如簧是主謂式;謂詞性的;多作謂語、定語;形容能說會道;“如簧之舌”是偏正式;名詞性的;多作賓語;形容能說會道的本領。

古代形容婦人巧舌如簧的?

1、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舌頭靈巧得就像樂器里的簧片一樣,形容能說會道,善于狡辯。 出 處 唐·劉兼《誡是非》:“巧舌如簧總莫聽;是非多自愛憎生。三人告母雖投杼;百犬聞風只吠聲?!?例 句 這個~的媳婦,很得婆婆的歡心。

2、口齒伶俐 [ kǒu chǐ líng lì ] 口齒:說話、言談;伶俐:聰明,靈活。談吐麻利,應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 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三回:“寶玉素日雖然口角伶俐,此時一心卻為金釧兒感傷,恨不得也身亡命殞?!?

3、妙語連珠 [ miào yǔ lián zhū ] 連珠:串珠。巧妙風趣的話一個接一個。 例 句 在學校的辯論會上,他~的發言贏來了大家的掌聲。

4、三寸之舌 [ sān cùn zhī shé ] 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出 處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于百萬之師?!?例 句 他憑著~,使許多人聽信了他的謊言。

5、伶牙俐齒 [ líng yá lì chǐ ] 形容口齒伶俐,能說會道。 出 處 元·吳昌齡《張天師》:“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齒;調三千四;說人好歹;訐人暖昧;損人行止?!?例 句 這姑娘~,誰也說不過她。

巧舌如簧口蜜腹劍?

巧舌如簧:簧,樂器里用銅或者其他材質做成薄片。成語本身就是個比喻句。把某人的舌頭比成簧片,形容某人能說會道,能言善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但該成語,一般用作貶義。指其只做口舌之辨,會說不會做。

口蜜腹劍:意思是嘴上說得很甜,滿肚子里卻是害人的壞主意。成語為貶義,形容一個人表里不一,心懷鬼胎,居心不良,極其陰險。

這兩個成語,都形容某人嘴上說的好聽,但實質卻有喝差別。前者是說某人有善辯之才,雖然不會做,但沒有害人之心。后者則不然,嘴上說得好聽,內心卻陰險,狡詐,有害人之心。

巧舌如簧梗?

其實就是是貶義詞。

巧舌如簧,意思是舌頭靈巧,能言善辯,形容能說會道,善于狡辯。出自《詩經·小雅·巧言》。例如,他這個人巧舌如簧,經常是無理也要強辯三分。

擴展資料

  釋義“簧”是指簧片,這句話意思是說“舌頭像簧片,臉皮真是厚?!?/p>

舌頭靈巧,像簧片一樣能發出動聽的`音樂。形容花言巧語,含貶義。

版權聲明
午夜福音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