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及民俗活動(少數民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和節日的服裝)

少數民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

1、火把節: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斗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2、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在傣歷六、七月,這天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潑水節,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3、拉鼓節:拉鼓節是苗族傳統節日,苗語稱希牛。大節每13年舉行一次,拉4米多長的鼓;小節每3年舉行一次,拉1.7米長的小鼓,節期均為3天。節慶活動分為箍鼓、唱鼓、拉鼓、葬鼓階段,遠親近戚紛紛前來“吃鼓”,一起歡度節日;主人們分鼓吃豬肉,殺雞宰鴨,盛情款待,整個村寨沉浸在歡樂之中。拉鼓節意在祭祀祖先,祈求風調雨順,村寨興旺,祭祀性與娛樂性融為一體。

2、傣族的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中國西雙版納、泰國、老撾、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臺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

之后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顒?,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3、吃立節

龍州縣、憑祥市一帶壯族民間節日?!俺粤ⅰ眽颜Z意為“歡慶”或“補過春節”。相傳在1894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法國侵略者進犯邊疆,為打擊侵略者,當地青壯年紛紛拿起武器,保衛家園,所以未能按時過春節。

4、農具節

桂西南地區壯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二月二十九日舉行。是日,各家各戶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種農業生產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軛、簸箕、畚箕、扁擔、鋤頭、犁頭、耙、鋤柄、籮筐、竹墊、谷籮、谷桶及家具等。人們紛紛選購以備春耕。

5、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6、酥油花燈節

藏歷正月十五是傳昭大法會的最后一天,這天,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多會擺出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花鳥魚蟲和人物形象,歡慶酥油花燈節。

少數民族的特色節日?

1、蒙古族:年節、那達慕、馬奶節、祭敖包;

2、傣族: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

3、壯族:三月三歌會, 過小年,隴端節,春節,陀螺節,花朝節 ,吃立節,螞拐節;

4、回族:開齋節、古爾邦節、圣紀節;

5、烏孜別克族: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6、藏族:轉山會、采花節、黃藏歷元旦、藏歷農家新年、薩噶達瓦節、女兒節、望果節、雪頓節、白來日追節;

7、傈僳族:澡塘會、收獲節、過年節;

8、鄂倫春族:篝火節;

9、維吾爾族:肉孜節、庫爾班節、諾魯孜節;

10、苗族: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

十個民族節日?

1、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2、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3、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4、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送龍節:公歷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5、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6、僳僳族

賽歌會:臘月或正月上旬,習俗:賽歌、沐浴。

澡堂會:節春,習俗:沐浴、交友。

7、回族

開齋節:回歷十月一,習俗:禮拜、贈“油香”等。

古爾邦節:回十二月,習俗:團拜、宰牛羊等。

8、拉祜族

葫蘆節:十月,習俗:跳蘆笙舞、物資交流。

擴拾節:正月初一,習俗:接新水、跳蘆笙舞、狩獵。

祭太陽神:立夏日,習俗:敬獻神靈、祈禱年豐。

9、佤族

拉木鼓節:臘月,習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10、瑤族

盤王節:五月二十九日,習俗:祭祖、歌舞

版權聲明
午夜福音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