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與商鞅 商鞅與張儀差多少年

網友提問:

為何商鞅遭車裂,而張儀得善終?

優質回答:

看了很多人回答問題,發現居然沒人說到點子上,那么我們來梳理一下。

首先商鞅去秦國之前其實就在魏國,而且是魏國相國公叔痤的幕僚。也就是說商鞅曾經在魏國領過飯票,而且跟魏國的王公貴族是認識的,關系貌似還不錯,比如公子卬。

但是為什么他去秦國呢?因為公叔痤去世了,商鞅失去了靠山。據說公叔痤曾經推薦過商鞅,并且要求魏王如果不用商鞅,就把他殺掉。

結果商鞅在魏國呆不下去了,就投奔了秦國,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商鞅變法”。此舉也讓商鞅揚名立萬,成了秦國大良造。

江湖傳言,秦孝公曾經想把王位傳給商鞅,雖然可信度不大,但是也說明商鞅在秦國的地位。

你想,他連后來的秦惠王贏駟都敢得罪,更何況其他人呢?

做人不擇手段,做事不計后果是商鞅的一個原則,這也是法家的一個特征。

那么這個他與魏國有何關系呢?原來商鞅變法后的一年,秦國和魏國開戰,商鞅是秦國的主帥,而魏國的主帥正巧是老熟人公子卬。

兩軍交戰,本來應該是兵戈相見,但是因為是熟人,反而嘮起了家常。

商鞅耍了個心眼,他建議都別打了,都是熟人。自己回去跟秦王說說退兵,讓公子卬也回去跟魏王說說退兵。

順帶著還想晚上設宴請公子卬吃飯,一起敘敘舊。

說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商鞅很寬厚,很會做人?公子卬也是這么想的,居然只帶了幾個護衛就去了秦軍的營賬,結果屁股還沒坐熱,商鞅就翻臉了,捉住了公子卬。

你沒看錯,鴻門宴。

為什么商鞅要這么做呢?因為他抓住了公子卬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果然魏國退兵,并且割讓土地給秦國,贖回了公子卬,吃了大虧。

的確,商鞅的做法勝之不武,并且徹底得罪了魏國。以至于商鞅在秦國失勢后,的確去投奔過魏國,但是魏國拒收,理由是:

你商鞅當年那么卑鄙的對付魏國,現在終于要遭報應了吧。

于是商鞅沒辦法只好又回到秦國。有時候做人的確不能太絕,斷了別人的后路,同時也斷了自己的后路。

后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商鞅最終被車裂,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悲劇人物。

我們再說張儀,作為鬼谷子的徒弟,這哥們是個刀切豆腐兩面光的主。虧本買賣是肯定不做的。如果是商鞅是為秦國打工,那么同為秦國相國的張儀看起來是為秦國打工,到其實是為自己打工,你要知道他不是法家,而是縱橫家。

而縱橫家最擅長的就是搞關系,所以張儀雖然后來在秦國也失勢了,但是他跟魏國從未撕破臉,關系一直不錯,再加上張儀自己就是魏國人,所以魏國是舉國歡迎,

甚至張儀還做了魏國國相,在魏國養老,一直到死。

這其實就是做事和做人的智慧,有些人只會做事,但是不懂做人。而有些人既會做事,也會做人。

其他網友回答

這個問題太弱智了。張儀能和商鞅比么?其一商鞅走的是變法改革的道路,損害了當時秦國世族和除國君以外的贏式宗族的利益。而張儀只是替秦國走了外交路線,沒有損害秦國國人和世族利益。其二商鞅軍事上也有一定權利,能聚集商地軍隊攻打鄭國,而張儀到出道開始一直都是出謀劃策。其三商鞅損害了嬴駟的利益,除去商鞅有利于嬴駟統治秦國,而張儀并沒有損害贏蕩的利益,沒有必要殺他。不用他就可以了。

其他網友回答

商鞅當時掌控全國軍政大權,再加上秦國舊貴族的反彈,還有秦王為了安撫貴族,同時奪取商鞅的權力,只好殺人。張儀從頭至尾都是棋子而已。

其他網友回答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商鞅為什么會被車裂

商鞅在秦國變法二十年

執掌開府丞相二十年,親手訓練秦國第一批新軍

若說他在秦國毫無自己的勢力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再加上變法大成,百姓擁戴。

若是商鞅要反,無人可以阻擋。但為什么最后會被車裂呢?就只有一個原因了

商鞅自請囹圄

秦孝盛年病逝,對商鞅是重重一擊,他第一次感到了失意與沮喪。

除了那天下難覓的君臣情誼和同心同德的默契,最讓他痛心的是他們攜手相扶的大業半途而廢。

自古以來,明君強臣可遇而不可求,堅實厚重的秦孝公從來不怕商鞅得光芒淹沒自己,從來都是義無反顧苦心周旋,為他掃清所有障礙。

新君嬴駟對他有敬有狠,秦國再無他馳騁的天地了。

然則嬴駟于朝野沒有絲毫的勢力擁簇,絕對不是秦國老世族的對手,一旦就此撒手離開,秦國霸業終將反覆于小人之手。

嬴駟初登基,老世族就聯合六國聯盟上書請殺商鞅并羅列了商鞅十大罪狀,若不殺商鞅,六國將聯盟攻秦。

其一,謀逆作亂 其二,蠱惑民心

其三,玷污王道 其四,暴政虐民

其五,刑及王公貴族動搖國脈根基

其六,無視先君,欺凌國公

其七,任用私人,結黨亂政

其八,軍前私刑,蔑視國法

其九,私掉大軍,威脅咸陽

其十,重婚公主,玷污王室

嬴駟和商鞅都感到一場危及秦國的浩劫正在孕育當中。

商鞅不甘心自己一生的功業就此夭折。

為成就秦國霸業

商鞅為自己為秦國做了長遠的謀劃

第一步,命大軍鎮守秦國老世族的根基之地義渠,切斷內亂之源

第二步,以六國及世族之罪狀處商鞅極刑,以彰顯六國及世族之惡

第三步,以巍巍秦人護鞅愛鞅之心,鏟除老世族及變法阻力

第四部,以六國合謀,逼殺商鞅為由,對東方出師有名,大出天下

秦國沒有了功高蓋主的商鞅,對老世族的滅殺也消除了秦人對車裂商鞅的不滿。

蓋在秦惠文公頭上的所有陰影都一掃而光

而對秦君嬴駟,商鞅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堅守秦法

史上對商鞅的評價“極身無二慮,盡公不顧私?!?/p>

可以說是精準表現出了商鞅此人的秉性。

為了功業可以放棄一切,也可以說是兵家的無情甚至延伸到自己的身上。

張儀與商鞅有何不同

張儀為秦國丞相幾十年,但他做的是外事

就是外交官的工作,甚至秦國朝堂都有人不認識他。

所謂燈下黑,他對秦國朝野的了解解甚至遠遠不及對六國朝野的了解深。

與蘇秦二人以合縱連橫為戰場,以天下諸國為棋子

雖然功成名就,卻沒有自己的勢力,這就可以理解他為什么最后會歸隱了。

第一、秦國并無秦孝公死后的亡國之危,蘇秦一死,六國也再無張儀的對手,擅長外交的張儀可以說是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

第二、商鞅之死維護了自己的功業,為秦國的強國之路鋪下一條陽光大道

而張儀卻并無此困擾,無論自己歸隱與否,秦國都不會有傾覆之危。

最后,我們可以來回答你的問題了

商鞅是秦國強大的開創者,被車裂說明商鞅在秦國的重要性

張儀只是秦國強大之路的一塊石子,擋別人路了,自己識相讓開,理所當然。

其他網友回答

商鞅變法得罪了萬千貴族及疲民,不死不能安定秦國。他的死可以消除貴族的復仇心理,從而穩定秦國,凝聚更多國力。商鞅是整合秦國內部,內部敵對勢力太多,他不死不行。

張儀是外相,主要與六國周旋,對秦國既得利益者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所以他可以功成身退。

兩人所處的時勢不同,注定了二者的結局。

版權聲明
午夜福音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