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什么季節收獲最好 黃芪幾月份收獲

網友提問:

黃芪什么季節才收獲?

優質回答:

黃芪什么季節才收獲?黃芪主產甘肅,內蒙。一般都是第一年育苗,育苗是在春季土地解凍之后,選擇土壤條件比較好的水澆地,平整好土地,上好底肥,將準備好的黃芪種子均勻地撒在地面,然后用鉤耙把種子用土埋起來。再蓋上草以防太陽照曬。還要適時澆水,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濕。還可以平整好土地之后鋪上地膜,將種子十粒左右按行距十厘米一窩點進去,埋好土。不能太深也不要太淺。也要適當澆水及時除草管理。

到第二年春季土地解凍開始挖,一定要用特制的藥叉來挖以防挖斷了。挖出來的苗子就可以移栽啦。移栽可以是人工挖來移栽,也有用牛馬耕地移栽,也有用機器栽種的。不管用什么方式,苗子一定要均勻地斜放在地里或平放在地面,用土埋好推平。然后做好田間管理,澆水,除草,追肥,殺蟲。到中秋節過后,就可以挖黃芪了。

黃芪也可以直接用種子撒種,當年種當年就可以收,但產量低,品質也不好。所以很多地方選擇移栽也就是兩年收獲。黃芪生長的年限不能太長,結過多年籽的黃芪叫籽芪,不僅表面粗糙,也就是麻口太大,而且因為結過籽它的含量和質量都不好。所以黃芪是在春天種植,秋季收獲的。我是西北藥鄉農民,有什么問題可以留言咨詢的。

其他網友回答

多謝邀請!

黃芪種植分直播和移栽兩種,主要生產于北方,北方種植黃芪以蒙古黃芪為主,甘肅黃芪產量占全國的50%左右,是黃芪產區的后起之秀,但其產品主要是以移栽為主,一年育苗,一年移栽,兩年即收獲成品,含量偏低一些,內蒙赤峰地區、寧夏、新疆亦以移栽黃芪為主;而山西渾源、天鎮、陽高、應縣、代縣、繁峙等縣區,陜西子洲縣的黃芪以直播為主,亦即用種籽直接種植,生長期最少5年才能收獲,否則含量不夠,多者甚至生長到10年、20年,尤以渾源縣的黃芪最好,是典型的半野生黃芪,產品基本都出口了,國內市場難得一見,渾源黃芪產量約占全國的10%,縣轄的官兒鄉是全縣的‘’黃芪之鄉‘’,生產的很多黃芪都是‘’鞭桿芪‘’,條長條順直,粉性足,含量高,豆味濃,是優質黃芪的代名詞,故有‘’渾源黃芪甲天下‘’之美譽,其最重要成分黃芪甲苷的含量介于0.16~0.38之間,最高者為《藥典》規定含量的9.5倍(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黃芪甲苷的最低含量不得低于0.040%)。黃芪收割,分移栽黃芪和直播黃芪兩種。

一、移栽黃芪的收獲。移栽黃芪可于春季和秋季收獲。春季收割,應于黃芪出芽前、根未發育時為最佳時期;秋季收獲,先把上面的莖蔓割掉,然后人工或機械采挖均可,采挖后人工撿拾,曬干,捆成小捆,等待銷售。

二、直播黃芪的收獲。渾源、天鎮的半野生黃芪生長至少五年以上,絕大多數生長期6–8年,于每年九月下旬莖葉干枯時或次年春季黃芪出芽前,先割掉地上的莖蔓,大部分用挖掘機采挖,少部分生長年限長的優質‘’鞭桿芪‘’,則依靠人工采挖,挖出后人工捋直,用細繩捆緊扎成小捆,勤翻,防止發霉,然后曬干,等待出售。

總而言之,不管是移栽黃芪,還是直播黃芪,收割的時間和方法大同小異,但必須嚴格把控收獲時間,否則黃芪的功效會受到影響!

其他網友回答

黃耆生長2-3年后采收為佳,生長年限過久可產生黑心,影響品質。用工具小心挖取全根,避免碰傷外皮和斷根,去凈泥土,趁鮮切去蘆頭,修去須根,曬至半干,堆放1-2天,使其回潮,再攤開晾曬,反復晾曬,直至全干,將根理順直,扎成小捆,即可供藥用。質量以條粗、皺紋少、斷面色黃白、粉性足,味甘者為佳。正常年份每畝可產干品300千克左右。[4]

版權聲明
午夜福音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