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書法水平如何評價 杜甫的書法水平如何寫

網友提問:

杜甫的書法水平如何?

優質回答:

《杜甫書法很棒~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查了一下國內外各種拍賣會,只發現蘇軾的《功甫帖》,和黃庭堅的《砥柱銘》高價拍賣,還有李白的《上陽臺帖》,看李白那大氣磅礴的尺方,就能涉想老杜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們神來之筆,如果留下片紙,要比黃山谷的賣4.3億的《砥柱銘》,一定要高不少,詩圣杜甫是一位集大成的詩人,在存世的一千四百余首詩中,有一百多首論及書法,其中記錄了與書法家的交往、書法家生平事跡及對書法作品的評價與感悟等。杜甫雖沒有墨跡傳世,但其書法審美觀卻對后人影響深刻。

杜甫論書詩中多次提到自己的審美觀,大都是,“瘦硬”、“通神”、“靜心”、“尊古”等。杜甫尚“瘦硬”的審美觀影響深遠,但這與其所生活的時代的有矛盾,和當時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卻大相徑庭。究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杜甫崇古體之書風,書法“瘦硬”自古有之,杜甫的書法審美觀是對歷史的傳承;二是,盛唐以“豐肥”審美為尚,杜甫是對此時審美的矯正。安史之亂,唐由盛轉衰,杜甫懷念初唐時的勵精圖治,自然對初唐的“瘦硬”審美也頗為懷念;三是,杜甫家世及交游之影響。

杜甫祖父及父親都能寫得一手好字。他在《壯游》里說過童年: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成年后,杜甫與眾多著名的書畫家交好,審美觀自然會受友人影響。加之杜甫自身的偏好及所處的環境,都會對其審美觀有所影響。杜甫書法審美觀影響之深,特別是對書法‘’崇古‘’的“瘦硬‘’之觀點,他的書法及理論在當時影響巨大,遺憾的是,今天看有一千多首杜詩流芳千古,卻沒留下一片紙。下面是山水大師陸儼少價值連城的《杜甫詩冊》

其他網友回答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筆落紙如云煙。

杜甫的詩讀過不少,他的書法,卻沒有見識過。也沒有相關資料談及他書法的記載。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是他對書法的鑒賞能力。

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這是杜甫詩《飲中八仙》中對草圣張旭的描寫。如果他對書法的鑒賞僅僅停留在楷書階段,對張旭的書法就不可能欣賞得了。欣賞不了,怎么可能把張旭的書法寫入詩中呢?

他在另一首《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中作序,序文中也提到張旭。

“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書帖,數常于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 ,豪蕩感激。

由此可見,杜甫對張旭的書法推崇備至。以杜甫詩作作為書法創作的題材,則以懷素寫的《秋興八首》最著名。懷素與張旭齊名,在中國書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所寫的《秋興八首》,氣勢磅礴,起伏跌宕。風卷殘云,酣逸神飛。

杜甫的詩,是歷代書法家們最喜愛的書寫題材。如果杜甫不是在唐代書法鼎盛的時期,或許就會有他的書法作品流傳下來。遺憾的是他的詩作太優秀,太偉大。以他的書法和詩作相較,就不值一提。就像書圣王羲之一樣,如果王羲之的書法很普通的話,我們就會認識到他的其他方面的才能。

版權聲明
午夜福音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