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對后世的影響(后人對左宗棠的評價)

網友提問:

左宗棠哪句話對后世影響最大?

優質回答:

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少時屢試不第,轉而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鉆研輿地、兵法,后成為清朝著名大臣。左宗棠曾留下八句影響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名言。李嘉誠掛在辦公室的書法,是其中一句。讓我們看看是哪八句話:

– 01 –

好便宜者,不可與之交財。

多狐疑者,不可與之謀事。

譯文:好貪便宜者,和他交財必然會造成不愉快。多疑的人,無法和他一起做事。

左宗棠的思想,與其老師曾國藩一脈相承。曾國藩曾說:“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p>

這世間,似乎所有的事一旦和錢財掛鉤,就總有一些拉扯不清的感覺。愛占便宜的人,終究占不了便宜。

撿到一棵草,失去一片森林,你看那些一到買單就上廁所或錢包半天掏不出來的“聰明人”,基本上都沒什么朋友,更沒什么出息。

“金錢如糞土,仁義值千金”,最好的方法,還是不跟這種愛占便宜的人產生金錢方面的關聯。

天生多疑的人,整天疑神疑鬼,心神不定,精力自然就無法集中,故自己難以成大事。

原本很簡單的事情,如果有多疑的人一起參與,也將變得復雜無比,反而成為了你前進的最大阻力。

所以,如果你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還是要遠離這些狐疑不決的人。

用人不疑,疑人也要用。

– 02 –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讀破千卷,神交古人。

譯文:雖然家無半畝土地,心里卻關心著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廣泛閱讀各類書籍,就能向古代賢哲仁人請教并作精神上的交往。

看到上聯有沒有想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這句話也頗有幾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感。下聯則表達向古之仁人志士看齊的志趣,“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只有在書中與圣賢神交,才能發揮所長,經世致用。

有人說,“人貴有志”;也有人說,“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泉水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個人的成就絕不會超過自己的理想。

因此,凡是要做大事的人,首先立志就要高。自古以來,成大事者必先立大志。

– 03 –

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譯文:胸懷遠大抱負,只求中等緣分,過普通人生活;看問題要高瞻遠矚,做人應低調處世,做事該留有余地。

這24個字,是李嘉誠最喜歡的一幅對聯,掛于其辦公室??v觀上、中、下,橫覽高、平、寬,居上時想到下,立高時尋找寬。

所以無論在多么錯綜復雜的矛盾面前,都能夠處變而不驚,遇險而不亂,既能創造一番事業,又能守住一番事業。

“發上等愿”和“擇高處立”,就是要胸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熬l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志不立,則天下無可成之事。而且,往往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和智慧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

“結中等緣”和“就平處坐”,就是要腳踏實地積極穩妥。不為有功之功,固功莫大;不為有名之名,固名莫厚。高潮的過后,很可能就是低谷。

所以,常常事以急敗,思因緩得。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充分的準備,就是成功的一半。

“享下等?!焙汀跋驅捥幮小?,就是要在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在做事時留有余地。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

這也正如諸葛亮所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04 –

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

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

譯文:窮困潦倒的時候,要保有自己的人格尊嚴,不能接受別人的羞辱;飛黃騰達的時候,要保持低調,謙和待人,不要遭人嫉恨。

左宗堂初當幕僚時,為抓住展示才能的時機,對仗勢欺人的同僚寸毫不讓,據理力爭;在當上巡撫,官及三品以后,脾氣卻越來越小,心態越來越平和。

古往今來,人在窮困潦倒之時,一無所有之際,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難免有勢利小人想踩你一腳。左宗棠的人生哲學,應是后人的榜樣,貧窮困頓、無權無勢之時,縱是有滿腹才學、一身抱負,也無法施展。

但是只要堅定信心,耐心等待,機會總會降臨,關鍵是自己應審時度勢,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奮力爭取,什么時候該謙虛忍讓,而不能一味委曲求全,沒有做人的尊嚴。

而在身居高位后,則應當修身養性,擁有一顆高貴的心。不僅平日與人為善,低調行事,在面對大風大浪時也泰然處之,以避免遭人嫉恨。

– 05 –

能受天磨真鐵漢,

不遭人嫉是庸才。

譯文:人生總要遭受困境磨難,能堅持挺過來的才算的上是真漢子;才華橫溢必定遭人嫉妒,倘若無人嫉妒,那只能說明他是個庸才。

人生其實挺難,跌跌撞撞,忙忙碌碌,起早貪晚,含辛茹苦。人生就是一種修行,生活就是一種磨練。我們人生的遭遇,沒有哪一件不是來磨練你的。成功是磨練,失敗更是磨練。能經得起磨練,就是大丈夫。

左宗棠告訴我們,大丈夫要越挫越勇,不向困難低頭,不輕言放棄;不做一個爛好人,做個有才華的,能有所作為的人,既使被周圍的一部分人嫉恨也勇往直前,當仁不讓。

對于庸人和蠢才,別人是不會嫉妒的。別人嫉妒,反而證明了你的優秀和卓絕。面對別人嫉妒,我們心底要有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你不妨邁大步拉開差距,讓他人化嫉妒你為仰望你。

– 06 –

萬有不齊天地事,

一無可寄古今情。

譯文:天有萬有(物),也道不齊訴不盡天下事,也無一物可以寄托古今所有情。

世間有真有假、有善有惡、有美有丑,人有窮有富、有貴有賤、有高有低,陰陽相反、相轉、相成,萬有不齊是天地之道自然之力。萬有不齊,人類才能不斷進化。古往今來萬事轉頭空,都付笑談中。

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各種條件的聚合。組成的條件一旦改變,事情就變了。

往日的戀人,今天可能形同陌路;至交好友,可能因利益沖突而反目成仇;今天青春貌美,幾十年后就會變得年老色衰……我們抓不住任何東西,也留不下任何東西。我們只能把握當下。

不留戀過去,不計較未來,僅僅安住于每一個當下,做到清明、快樂、放下的時候,你就抓住了生命。因為,我們的生命,正是由每一個當下組成的。同樣道理,當你抓住每一個當下的時候,也就抓住了永恒。

– 07 –

讀未見書,如得良友;

讀已見書,如逢故人。

譯文:讀到未讀過的新書,如同結交一位好友;重溫舊書,就像遇到一位老友。

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讀一本好書,就是與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沒有書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樣,空洞無物。幾乎每位歷代先賢都在強調多讀書,讀好書的重要性。

– 08 –

自奉寧過于儉,待人寧過于厚。

一切均從簡省,斷不可浪用。

此惜福之道,保家之道也。

譯文:自己的用度,寧肯過于節儉;招待別人寧可過于豐厚。所有的事情都要從簡節約,萬萬不可浪費。這就是珍惜福分、保持家業不敗的方法啊。

節儉是修身持家之道。奢侈逸豫多亡身,勤儉節約自長久。對自己節儉并不是要整天吃咸菜喝稀飯,而是不奢侈,不過度消費,就是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消費。

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曾在《詠史》中凝煉了他對家庭社會最深刻的思考:“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興家之道,不離勤儉二字。

其他網友回答

左宗棠晚清軍政大臣,湘軍統帥之一,洋務派首領,早年雖震壓太平天國運動,晚年卻率軍西征,收復新疆!是功大于過的名將!他的名言很多,對個人信仰,家庭教育都非常有影響!

左宗棠早年,生性穎悟,負大志向,不但喜愛讀儒家經典,更涉獵治世之學,對歷史,軍事,政治,經濟著作視為珍寶,正是他博覽群書,志向高遠,才在強國,收復國土方面,大所施展才華!

首先他自己做到了“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左宗棠為了大清朝,貢獻自己畢生精力,從小背負理想,絞滅太平天國運動,創立湘軍,在洋務運動中創辦軍事,民用企業,收復新疆是晚清三大名臣之一,而且他為官清廉,不像曾國藩那樣做官為了斂財!他把自己所學才能,用在治理國家上!

其次“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處平處坐,向寬處行”這句話被亞州首富李嘉誠奉為座右銘!人應該志存高運遠,悲天憫人,格守中庸之道,追求圓滿!高瞻遠矚,處事低調,向寬處行才能走遠!

左宗棠對讀書,和教育后代有許多名言!“五風十雨歲則熟,左圖右史身其康”只有風雨吹打后莊稼成熟更好,熱愛讀翻閱史書經典對身心才會健康!“自古愛人須學道,自來明善可誠身”讀書明理,才造就心地善良,品德高尚,有愛心的人!

左宗棠一代名臣,60歲在福建辦船政局,65歲率軍西征收復新疆,一生廣泛涉獵知識,名垂千古,他畢生為國家效力,對后世影響很大!

其他網友回答

好便宜者,不可與之交財,多狐疑者,不可與之謀事

版權聲明
午夜福音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