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是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第一個發現的嗎(中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幾位)

網友提問:

中國古代沒有發現小數,那么祖沖之是怎么表述圓周率的呢?

優質回答:

祖沖之算圓周率的方法唐宋以后早已失傳。

《綴術》是祖沖之父子著的書,祖沖之南北朝時期南宋朝人。圓周率的計算方法應該寫有在《綴術》里面?!毒Y術》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端鍟吩u論“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故廢而不理”,認為《綴術》理論十分深奧,計算相當精密,學問很高的學者也不易理解它的內容,在當時是數學理論書籍中最難的一本。

《綴術》因為太超前太難,讓人敬而遠之,沒有人關注,手抄本肯定就少,當戰亂發生時,被人一把火燒掉,就燒掉了,導致它最后失傳。

以前祖沖之能解負系數三次方程,到隋唐以后數學逐漸衰落,再也沒有祖沖之那一類級數的數學家出現。

唐朝前期,王孝通著作有《緝古算經》,在解決土木工程中的數學問題上有所推進,其主要貢獻是三次方程。王孝通曾說:“其祖暅之《綴術》,時人稱之精妙,曾不覺方邑進行之術全錯不通,芻亭、方亭之間,于理未盡?!笨梢娝悴欢?,搞不懂就說祖沖之的《綴術》不通,不透徹。他不想想祖沖之是怎么將圓周率算得出來的。

后來李淳風高度評價了祖沖之的數學貢獻,認為“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估計李淳風也是看過這本書的。但他也看不懂。

曹魏景初四年劉徽注《九章算術注》。但因解法比較原始,缺乏必要的證明,于是他補充了證明。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

劉徽從直徑為2尺的圓內接正六邊形開始割圓,依次得正12邊形、正24邊形……,割得越細,正多邊形面積和圓面積之差越小,用他的原話說是“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就和圓周一樣了。他將圓割到3072面,一一計算,得出圓周率π=3.1416的結果。

祖沖之在劉徽的基礎上,覺得這個數值還不夠精確,于是再去研究,得出圓周率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

他的《綴術》還曾流傳至朝鮮和日本,在朝鮮、日本古代教育制度、書目等資料中,都曾提到《綴術》。

《宋史·楚衍傳》中說“于《九章》《緝古》《綴術》《海島》諸算經尤得其妙。天圣(1023-1031)初造新歷”。

其他網友回答

古代數學計算圓周率完全沒有問題,我們今天用阿拉伯數字用的得心應手,又何嘗不是被阿拉伯數字“洗腦”!

個十百千萬,小學生都懂,如果超出范圍還有十萬乃至萬萬。以前億不常用,常說中華民族四萬萬同胞,而不是說四億同胞,就是這個原因。再往上還有十萬萬,萬萬萬,千萬不要擔心古人搞科研的時候數字不夠用,只是沒有科學計數法方便。

但是,又有人擔心沒有小數,小數不復雜,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明明很簡單,只是不容易發現,所以我用了“被阿拉伯數字洗腦”的說法。

既然有個十百千萬,就有對應的角分厘表示小數,不夠用的話,再多創造幾個,還不夠就重復,角厘、厘厘……,科研不是問題。

祖沖之沒有用小數,但是他有小數單位,我記得有一個叫“億忽”,忘了表示百萬分之一還是萬分之一。3.14,我不知道古人怎么說,但按照中國數字系統,應該類似3又1角4分,或者3又14分。

版權聲明
午夜福音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