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甲子年是怎么確定的(第一個甲子是根據什么確定的?)

網友提問:

第一個甲子是根據什么確定的?

優質回答:

甲子是中華民族獨有的,以六十進制制定的紀年方法。六十年稱為一輪甲子,我們稱呼為花甲子。我們現在已進入到第七十九個花甲子的第三十六個年頭了,即為以花甲子計數的四千七百多年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的依據。我們生活中的年,月,日,時,在現在還使用的農歷中,還伴隨著我們記錄著時間。甲子的構成由天干十數和地枝十二數依次排列而成。其中天干是由陰,陽來配五行金,水,木,火,土得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名子來表達的。陽,陰由排列的奇,偶而定云出。而地枝則由三才天,地,人配四象太陰,少陽,少陰,太陽。得岀十二個數,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戎,亥名之,根據規律組成六十花甲子。所以我們看得岀第一個甲子是我們先祖用花甲子記數而確定的。使用花甲子紀年,讓我們完整地知道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知道我們根植于沃土之中,使我們今后向前的發展,更加光明,輝煌。

其他網友回答

遵唐代王希明先生之積年推算:至公元724年甲子年,合1937281年。

2021-723=1298

1937280+1298=1938578

即第一個甲子年,當出現在至今1938578年——當為中華大地上第一個出現。

故,至2043年干支紀癸亥年,一個360年天運周期結束。自2044年干支紀甲子年,一個新的紀元開始。

其他網友回答

中國第一個甲子年是漢安帝延光三年甲子歲(公歷124年)。

中國歷史上使用甲子(干支)用于紀年,始于漢代。

秦漢之前和漢初,人們使用歲星紀年。

漢武帝改歷,實行太初歷時,仍使用的太歲紀年,因此有“太初元年,歲名焉逢攝提格”。

從漢武帝后,已開始有使用甲子來紀歲,但這一時期存在歲星與甲子轉換的混亂,有的加一超辰,有的加多超辰,有的沒加,比如直接用歲陽、歲陰將太初元年轉換為甲子紀年,則為甲寅。

但此時期存在將太初元年的甲子紀年標為丙子的,也有標為丁丑的等。

直到漢章帝元和二年二月,皇帝頒布新歷,用《四分歷》,固定下來太初元年,歲在丁丑,漢興元年,歲在乙未。由此正式使用甲子(干支)紀年方式,廢止歲星紀年。 而官方正式確定下來的采用甲子(干支)紀年的這一年的干支為乙酉歲,所以其遇到的第一個甲子年則在漢安帝延光三年甲子歲(公歷124年)。

其他網友回答

根據《干支歷》確定的

干支歷是我國古代的紀年歷,是通過觀察太陽運轉的形態,對地球產生的影響而編制的,里面包括了我們大家所熟悉的二十四節氣,和不太熟悉的十二建日等。

他的基本組成是十天干、十二地支,按照陽對陽、陰對陰,兩兩組合成為一體。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兩兩組合。

甲是天干的第一位,子是地支第一位

我國歷來都是使用象形文字,我們的“甲”字就像一粒種子,處于發芽的階段,破殼而出。

《說文解字》:“甲,東方之孟陽氣萌動。

子:為滋,滋生的意思。萬物滋生于陽光之下。

《說文解字》:子,十一月昜氣動。萬物滋。律書。子者、滋也。言萬物滋于下也。律歷志曰。孶萌于子。

兩個字的本意都是說萬物初生的狀態

也可以說甲子是新的開始

十天干,從甲到癸,十二地支,從子到亥,都是講述著萬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盛、從盛到衰、從衰到敗、從敗到無,再從無到有…不斷輪回,生生不息。

東漢靈帝時期,爆發了黃巾起義軍,張角創立了“太平道”,當時的口號便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p>

蒼天代表著大漢皇朝,黃天就是張角所率領的黃巾軍,意思就是說在漢朝已經滅亡,新的皇朝便是黃巾軍,當年就是184年甲子年,暗喻著在新的甲子,建立新的朝代乃是天命所歸,號召天下百姓的加入。

今天又分享了一個小知識

關注多魚,每天給您分享小知識。

本文由頭條號作者:黃多魚先生原創首發,歡迎轉發,轉載請注明出處,侵權必究

其他網友回答

第一個甲子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可能這個問題萬人之中也沒幾個人能解釋清楚。有些人說是漢朝太初年開始用于紀年、也有人說是宋朝邵康節才用予紀年?!這些論調都缺少依據,我國出土的利簋曾有金文記事武王伐紂甲子還勝,證明古人早就用甲孑紀年,怎么可能是漢以后呢?根據推算第一個上元甲子是公元前2698年,說是黃帝元年,推算起來也是4720年,所謂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不過是傳說中的一部分。還有古時《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等等,六十甲子演化都是從這些古籍而來,然而這些也離不開伏羲畫卦和河圖洛書的演繹而成!追根溯源是一件繁雜且無法尋找歷史足跡幻相之舉,憑本人的認知,不過是膚淺的猜測而己,耑此!

以上就是小編關于第一個甲子是根據什么確定的的分享,希望對你有用。

版權聲明
午夜福音 知乎